近一个月来,国债期货的大幅波动揭开了债券市场通过“代持”加杠杆的冰山一角。而随着套保需求的释放,不断递增的成交量、持仓量又揭开了保险机构请第三方“代套”的神秘面纱。
套保需求强烈
11月29日以来,在流动性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债市迎来去杠杆,现券收益率大幅回升,国债期货合约大幅下滑,并在12月15日有史以来首次出现合约集体跌停。随着“央妈”出手释放流动性,国债期货自12月16日以来出现V型反弹,累计涨幅高达1.28%,期间期债多个合约在乐观情绪助长下,实现了从跌停到涨停的华丽转身。
“近期债市风波不断,国债期货套保需求强烈,但现券市场上存在卖券难的情况,于是国债期货就成为机构的对冲风险的有力工具。”业内人士分析称。
东证期货分析师章顺指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今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机构,其中来自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偏多,基金公司公募和专户都已经开始参与国债期货的交易,公募产品以套保为主,基金专户产品在套利、套保和投机方面都有参与。
“整体上看,套保的资金偏多,特别是基金公司申请套保的额度较大。虽然套利和投机也有机构在参与,但是参与的资金量偏小,主要是因为国债期货市场效率有较大的提升,套利机会逐渐减少。同时,投机的风险偏大,机构净头寸一般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章顺说。
而在现货市场上,银行和保险才是现券的主要持有人,他们的套保需求更甚于基金和券商。
据一位保险机构债券交易员透露,目前该机构正加紧进入国债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但政策上并不允许银行和保险进入国债期货市场,于是便衍生出了“代套”行为,即请人“代为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