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商业银行“暗藏”保险 存钱有可能变成买保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繁荣,保险理财品种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而一些保险公司的保险多数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办理,或是借用银行的营业厅开办保险业务,于是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去银行存款的时候……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繁荣,保险理财品种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而一些保险公司的保险多数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办理,或是借用银行的营业厅开办保险业务,于是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去银行存款的时候,在银行的储蓄员或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推销之下,糊里糊涂地投了保,而当他们明白过来时,想退保就难了。

  近两年,记者接到多起投诉,反映存钱存成保险的事,其中老人和妇女是推销者误导的主要对象。今年2月,栾城县的王女士到农业银行的储蓄网点去存款。一位银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她推荐一个五年的定期存款计划,还送一份保险。中间可取钱,就是利息低。然后,这位工作人员按王女士的身份证在一个纸上填了资料,并让王女士签了字。

  一个月后,王女士有急用去取钱,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保险是不能取的。如果现在取,要损失本金的。王女士一听就急了,连忙去找当时为她办业务的人,“当时跟我说的是定期存款,没说是保险啊?保险不是赠的吗?”旁边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怪业务人员当时没解释清楚。王女士很生气,可是争吵了2个多小时毫无结果。“我不知道为什么保险和银行成了一家人了。我去的是银行没想到进了保险的门,想想有种被骗的感觉。”

  小张的遭遇更让人难以接受。2009年10月6日,小张和朋友去石家庄市工商银行准备存款1万元。银行营业员向他们热情推荐购买银行推出的一种理财产品,并称购买这款理财产品后,能够附加赠送一份保险。出于对工商银行的信任,他们购买了一家寿险公司的盈盛B型保险,每人5份共计1万元。由于是在银行的柜台,由银行人员之手全程办理的,又有工商银行出具的存折,小张和朋友办完手续后就没有多想,以为钱存在工商银行。但最近要用钱时他们才发现钱早已经转到保险公司账户。本以为存在工商银行里的1万元,结果却变成了投保期10年的保险合同,10年中,每人每年还要续交5000元,而且直到15年后才能还本付息。小张和朋友发现上当后与保险公司交涉,但得到的回答是已交的1万元只能退回4200元。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为过分追求业务规模指标和短期效益,在银行保险销售过程中,能够如实告知投保风险的少之又少。不少业务员甚至完全不提保险二字。即便是提保险,也只提这份保险是赠送的,对客户进行不适当销售、误导客户。

  其实,金融监管部门为规范银行保险销售近年来出台了不少办法。比如,要求在理财专柜销售、银行保险专员资质认证、让客户亲笔抄录38字风险提示以确保送达、犹豫期内100%电话回访等等。但实际上很多银行卖保险,都是打着储蓄的旗号通过储蓄业务窗口办理,既没有全面介绍保险产品,也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今年监管机构进行的大检查中发现,一些保险合同完全是银行人员自己代抄、代签名,说明客户有可能在并不了解产品性质的情况下“被保险”,把保单当存单。“其实我并非不了解保险,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人寿保险,我对保险的作用是认可的,但是银行保险明目张胆的误导行为让我很反感。”同样因为存钱时存成保险的曹女士告诉记者,如果保险业务员能够向客户解释清楚银行保险的特点,尤其是保障作用,其实会有很多市民感兴趣。

  一位专业理财师说,“我们需要提醒市民,银行保险姓‘保’不姓‘银’,它是保险公司的产品,银行只是销售渠道。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代售协议,并不构成代理行为,所以市民不能将在银行卖的保险等同于在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万一保单出了什么意外,客户想退保或是修改个人信息等,解释权归保险公司所有。”

  他进一步解释说,保险产品的首要功能是保障。其次是理财,分红保险的分红不同于银行储蓄的利息,分红来源于保险经营的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三部分,分红多少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是不确定的。银行保险也并非保本保息,提前退保可能会损失本金。银行保险之一的投资联结型保险,收益情况与股市紧密相关。

  专业人士建议,银行在销售保险时,应当专门设立一个柜台或区域,挂上牌子进行明示,这样能使消费者明白银行的哪些柜台或区域是销售保险,以免产生误解,也会有效杜绝银行工作人员过度推销。现在银监部门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近日,中国银监会专门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的过程中,应向客户明示销售的是保险产品,向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产品等其他产品混淆销售,不得以中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等方式进行误导销售。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讲,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银保产品时也要慎重思量,不要把保险当成获利工具。要结合自己的收入理性购买。银保产品一般流动性较差,一旦购买后不要轻易退保,银保产品期限越长复利累计的效果越明显,长期持有才能有所收益。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