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条件要看清
不少消费者往往只关注固定返还比例和分红收益的数字,而没有留意条件限定,以至于投保后才发现理解有误,想退保却又要承担较大的保费损失。
其实,分红险收益领取分很多种情况,一些细小的文字变化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收益分配,因此建议投保人在阅读相关条款时要仔细比较不同情况下领取的具体条件。
例如某产品在宣传资料上说每年能返还所交保费的10%,但是仔细推敲后可以发现,其实这个返还10%是指当年所交保费,并非原有累积保费的10%,假设投资者每年缴纳1万元,其首年返还金额为10000×10%=1000元,收益率确实达到10%,进入第二年,所能获得的返还金额仍是10000×10%=1000元,而非(10000+10000)×10%=2000元,因为固定返还的基数是每年缴纳的保费,而非已缴纳保费的总额。照此计算,第二年时投资者所缴纳保费的收益率只有1000/(10000+10000)=5%。而随着缴费时间的延长,每年收益率会不断下降,满期后固定返还部分的年化收益率水平肯定达不到10%。
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
分红险的收益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保底收益(即固定返还部分),另一个是分红收益。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在每一会计年度,保险公司将不低于当年全部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保单持有人。
而投资者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实际分红水平与预期有差距,这主要是误认为演示利率就是未来的实际收益。
目前分红险产品在宣传时都会采用演示利率来介绍,演示利率分为高、中、低三档。根据保监会的规定,用于利率演示的分红保险的高、中、低三档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得高于6%、4.5%、3%。
但这些演示利率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指标,并不代表未来的确定收益,效益好的年份,部分保险公司除了常规分红外还会准备特别红利,但效益差的年份,甚至可能不分红。
所以当保险销售人员以高档演示利率介绍分红产品的高额收益时,投保人需要冷静判断。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