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3·15”,关于保险的纠纷就少不了。有准备退保的消费者套用《爱情买卖》来调侃:保险不是你想退就能退,更不是你想赔就能赔。事实上,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保险公司随时都接受退保,只是可能产生本金损失。记者了解到,没吃透保险条款,买卖双方对保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出现偏差,是导致保险纠纷的“罪魁祸首”。
误解不止是“满期”
昨日本报报道了一则保险纠纷:童奶奶为孙女买了一份保险,但保费和红利要等孙女满74周岁才能全部返还。经济困难的童奶奶欲退保却要承受“损失一半多本金”的现实。童奶奶的情况是对合同细节中的“满期”产生误解而引起。
和童奶奶一样,许多市民对返还型保险的“满期”存在一定误解。当前市面上的返还型保险主要为期满型和岁满型,前者是保障期限按年期计算,比如20年满期,也有的是10年、15年、30年满期;后者是保障期限到某一个年龄的,比如保障期限到50岁、55岁、60岁、65岁、70岁等。购买时选择的不同类型,决定了日后消费者领取年金的方式和日期的迥异。若没弄清楚相关条款,投保人易混淆保险年金领取方式,部分消费者以为缴完费就可以领取年金或红利,这种误导也已经抬头。
专家指出,目前银保客户有部分为中老年人,这类客户群体的持续缴费能力并不强,一次缴费1万元和10年内每年缴费1万元有着巨大差别。这类客户一旦“误投保”持续缴费的险种,又无法举证“投保时并不知情”,首年退保将要承担巨大的本金损失。
忽略免责小心没得赔
记者调查了解到,“投保容易理赔难”是部分消费者对保险敬而远之的理由之一。去年,购买了某保险产品的王小姐在看一档医学节目时了解到,切除阑尾可以防止急性阑尾炎。她认为反正投保了可以理赔,于是便去医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但后期到保险公司理赔时却遭拒赔,理由是预防阑尾切除是预防性手术,属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范围。
保险专家指出,这种完全由被保险人控制,可以提前预见的手术或医疗行为都是不赔的,所以健康险对被保人怀孕、流产或分娩期间造成被保险人医疗费用支出,都被列入了保险免责条款中。
由于消费者没有吃透保险责任,导致被拒赔产生保险纠纷不在少数。据介绍,很多发生纠纷的案例都是因为不属于保险范围内。因此建议市民购买具体保险品种前弄清楚哪些情况在保险豁免范围内,以尽可能保障个人权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