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正在风头的分红险,我们该如何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分红险作为一款兼具投资、储蓄和保障的新型寿险理财产品,在2009年的投资环境下受到部分投保人的青睐,但归根到底来说,在本质上分红保险产品还是一款保险产品,所以投资者在家庭资产配置中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在家庭资产中配置过多。
   2012年已然来临,在新年的理财篮子里作为压底的保险产品,自然不容小觑。保险的保障功能是每一款产品的根本,而运用保险产品安全合理地进行资产保值也是保守偏好型投资者的主流做法。业内人士表示,2012年百姓应在保障资金安全性的基础上关注资金的收益性,兼具保障功能和稳健收益的分红险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从2011年11月开始,国内各寿险公司纷纷推出新产品,备战2012年开门红。这些产品大多以分红险为主,如中国人寿(601628)福禄鑫尊分红型两全保险中意人寿的康逸行综合保障计划,中德安联人寿的安联逸升稳盈两全保险、太平洋(601099)人寿和金盛人寿分别推出的金尊人生保障计划和金品全方位理财保险计划、天安人寿福禄相伴两全保险(分红型)、海康人寿"超满意"两全保险(D款)(分红型)等新品均为分红险,在保障和理财方面各有特色。
 
  市场青睐不减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分红险占我国寿险市场的份额已达91.6%,万能险投连险业务占比则由2010年同期的10.7%降至0.8%。业内人士分析,在理财型险种中,万能险、投连险及分红险是三大支柱,但2011年以来,万能险结算利率一直在低位徘徊,11月各保险公司主力万能险的结算利率维持在3.8%~4.1%,而太保泰康人寿再度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也从之前6%的高点,降至目前的3.875%。与此同时,2011年股市低迷导致投连险收益不佳。尽管10月投连险收益有所上升,但此前一个月,投连险账户还是随A股下跌创2011年最大单月跌幅,平均收益-4.93%。综合看,2011年以来投连险的平均收益不容乐观。因此,分红险成为各大保险公司力推险种也在情理之中。
 
  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影响,在保费确认上,投连险、万能险均十分严格,其投资部分不再计入保费收入。另外,因传统寿险产品受制于2.5%的预定利率上限,市场竞争力下降。再者,股市低迷和通胀预期也突出了投连险和万能险的风险。而分红险具有"保障+理财"的双重功能,不仅投资者受益,也使保险公司具有大量现金流,自然会在2012年的保险理财市场上再唱好戏。
 
  分红险作为一款兼具投资、储蓄和保障的新型寿险理财产品,在2009年的投资环境下受到部分投保人的青睐,但归根到底来说,在本质上分红保险产品还是一款保险产品,所以投资者在家庭资产配置中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在家庭资产中配置过多。
 
  李先生由于受2008年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触及实体经济,股市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听朋友前几年投保了某寿险公司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分红略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为此李先生想把投资股市的大部分资金割肉赎回抽回来投资分红保险。
 
  这里李先生将理财和投资混同为一个概念。经常看到投保人在计算现在买的保险将来可以赚多少钱,甚至有代理人也在帮投保人算返还是多少、分红是多少等。其实保障是有成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拿钱来买保险比把钱放到任何投资渠道的回报来得都要低。要想投资赚钱就不要买保险,买保险赚钱的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在交费过程中发生风险。换句话说,保险是不可以算的,能算得出来的都不叫保险。应从加强家庭成员和自身的保障需求进行投保分红保险,而不能本末倒置一昧强调分红保险的投资功能,投资只是分红保险的部分功能。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分红保险使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承担了投资风险,保单持有人得到的红利具有不确定性。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分红保险的红利实质上是保险公司的盈余,分红回报的多少就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理财能力。由于每年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一样,保单持有人所能得到的红利也会不一样。在保险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年份,保单持有人会分到较多的红利;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保单持有人能分到的红利就会比较少,甚至没有。选择分红险,建议客户一定要选择经营业绩优良、投资能力强的保险公司的分红产品,而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保险公司分红能力相对较弱,有可能低于定期存款,甚至无红利可分。此外,购买分红险作为一种家庭理财的投资手段,应当注重长期收益,通过较长年份的有效累积,选择红利累积的方式进行再投资,让钱生钱,才能让分红险的资金有较大幅度的增值。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