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存款变保单”,你傻眼了吗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产品说明会上,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讲师动情的演说,甚至有礼品赠送,有的客户一时兴起有了投保的打算,但实际上他或许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的作用,也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盲目签单。
   而且,这份保单每年的分红是按照保额分的。而不是按照已缴保费分的,虽然是年缴20万元分3年交(已交两年),但保额设定只有25万元,实际每年可以分得红利的利率大约为1.8%,而不是当初所宣称的9%!
 
  冯阿姨和儿子、儿媳顿时都傻眼了!

  分析
 
  冯阿姨的遭遇很有代表性。近几年来,不少保险公司的营销员会向市民的家庭信箱塞送邀请函,以“礼品回馈”、“节日感恩”、“新年酒会”、“保单服务”等名义邀请市民参加产品说明会。会议现场则以领奖品等名义要求市民在相关材料上签名。
 
  产品说明会上,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讲师动情的演说,甚至有礼品赠送,有的客户一时兴起有了投保的打算,但实际上他或许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的作用,也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盲目签单。
 
  原本,产品说明会的初衷,意在通过联谊、讲座等形式拉近保险公司和客户的距离,并提升公司口碑。但是近些年来,这类活动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不少寿险营销员假借公司名义召开各类形式的产品说明会,而且完全以当场签单作为最终目的。
 
  甚至有品行恶劣的营销员,可能会利用当场获得的市民签名材料,对签名进行描红、复制,编制投保材料,行为令人发指。
 
  而近一年来,又有一些公司开始通过赠送旅游券、低价团队游等形式,拉拢中老年朋友。通过结伴旅游的方式推销。
 
  点评
 
  “新年感恩会”变身“鸿门宴”!呜呼,悲哉!怜哉!
 
  产品说明会本是传递保险理念、促进保险销售的一种好方式,可近一段时间来,这种方式却变了样,其结果直接导致误导增多、投诉增加,保险业整体形象受损。这正如“鱼可食,腐鱼则不可食”一样,产品说明会本身无错,错的是利用产品说明会谋取不当利益的人和机构。
 
  而对于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市民、女性市民而言,如果去参与这些形式的活动,绝不要被一点小礼品、大抽奖而冲昏头脑,不要盲目签名,更不要随意把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留下,不要当场签单。即便碰上觉得不错的保险产品,也最好将宣传资料拿回家,与家人商量一下,再做是否投保的决定。
 
  银行保险≠储蓄
 
  银行保险不是“存点款,顺便送份保障”,银行保险还是普通保险,如果中途退保,十有八九会蚀本。
 
  案例
 
  顾大妈2011年4月份到某银行网点存款5万元。一位工作人员前来游说,称在储蓄柜台单纯办理存款“不划算“,到理财柜台存款可送保险,保险分红还可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顾大妈就前往另一柜台购买了一款保险期限为10年的某寿险公司的分红险。最近,家中需要用钱,她才注意到这笔存款变作了保单。如果退保,她得损失3000多元。
 
  分析
 
  “存款变保单”,对于一些只知道存钱和投资,不知道安排保障的人来说,有时候并非坏事,反而可能促进他们的保险意识,让他们慢慢开始接触保险,合理地安排家庭保障。但是,由于销售人员主观“误导”而产生的“存款变保单”情况,则会加重消费者对保险的误解。
 
  从我们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也要对银行保险(银行里代销的保险)有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不至于被一些专业素质或职业道德不佳的销售人员“忽悠”了。
 
  银行保险不是银行产品。一些消费者以为,银行保险产品在银行销售,自然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因此当推销人员介绍说该银保产品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时,出于传统上对银行的信任,很多消费者往往没有经过仔细询问就贸然购买。
 
  虽然消费者是在银行的营业场所里买的保险,但实际上,这份保险合同与银行无关。如果该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要退保或理赔,投保人还是要找到保险公司来协商解决,银行在这中间不会“掺和”进来。
 
  银行保险“也还是保险”。银行理财柜台上的工作人员在推销过程中,总是喜欢将存款、银行保险、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放在一起,向消费者进行比较式的介绍。但作为消费者,自己心里要有数,银行保险究其本质,还是一种保险产品。
 
  银行保险不是银行储蓄,不100%保证本金安全。如果中途想要退保,肯定会出现本金的损失,这也是银行保险和银行储蓄的最大区别之一。比如前面提到的顾大妈和王女士的案例,都是如此。为此,我们在购买银行保险前,不妨问问中途退保能拿回多少钱?有没有每年对应的现金价(1656.30,-11.00,-0.66%)值表可以提供看看?
 
  此外,就是我们要学会自己计算银行保险的真正收益率,而不要盲目听从工作人员的介绍和比较。
 
  比如,银行保险中有一个常见的险种,就是一次性缴费的分红险产品。工作人员会通过宣传资料的掩饰,告诉我们在“高中低”三种情况下,我们投入的保费会有一个怎样的累积。实际上,分红部分并非保证利益,很多银保产品的“分红”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那样“高额”。而且,每年的分红值通常都是按照保单当年的现金价值部分乘以分红率得出的结果,而不是以所有的保费投入为计算基础。比如,一份5年期银行销售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本身内含的年收益率为1.8%,第一年的分红收益率约为1.7%,合计起来,实际收益率是低于3.5%的。
 
  点评
 
  当我们走进银行,碰上工作人员推销保险的时候,要谨慎,不能偏听偏信。首先要区分销售人员是保险销售人员还是银行工作人员,弄清购买的是保险产品还是其他理财产品;其次要向销售人员索要投保提示和保险条款;第三,有效利用10天的犹豫期权利,一旦后悔投保,要争取在犹豫期内退保,以免产生资金损失。
 
  记住,银行保险毕竟还是保险,绝不能简单地和银行存款、开放式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进行同类比较,更不能作为完全的替代品。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