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中国保额分红之父 杨智呈指保额分红更大保障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作为保险公司最高端的人才,精算师偏爱保障型险种,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热衷投资类险种。时至今日,我国被国际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只有3人,杨智呈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保险公司最高端的人才,精算师偏爱保障型险种,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热衷投资类险种。时至今日,我国被国际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只有3人,杨智呈就是其中之一。

  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杨智呈,硕士选择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毕业后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保险公司,先后担任新华人寿总精算师、生命人寿总精算师、总经理等职务。

  他是最早将英式保额分红保险引入国内市场、创立国内第一个“保额分红”产品体系的人,被业内公认为“中国保额分红之父”。

  “目前国内大部分老百姓的保险保障其实是不够的,但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杨智呈说,比如保额方面,英国劳工法规定,如果某人因公殉职,其抚恤金是年收入的4倍。这是社会的最低保障标准,他个人认为,国内百姓的保额应为个人年收入的5-10倍为宜。但很多人买保险的时候更倾向选择现金分红,而不是保额分红。“这就像小孩子吃糖衣药片,保额是大家缺的,但红利分红更容易被接受。大多数客户还是短视的,而买保险要看长期。”

  保险的功能,应是当客户生活出现重大保险事故的时候,可以用最大的基数额度来保障他,而不是平时派多少钱。这好比,雪中送炭永远要比锦上添花要好。保额分红的红利是以保额为基数每年进行复利递增,在杨智呈看来,这也更能体现保险的保障功能,投资者不需要再次体检和增加费用就能实现保额的“成长”。

  此外,保额分红也是很好的制度安排。根据英式分红的规定,股东只有在客户获得分红时才可能获得分红,且之间的比例是在事先确定的,公司只有把总的分红池做大,才能保证股东利益,所以股东与客户利益是一致的;而在现金分红体制下,客户实际上在与股东分享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矛盾。

  “分红险产品是具有一定程度抵御通胀功能的险种,其中保额分红产品不仅适合中国国情,也是功能最强的。”杨智呈对此解释说,红利增加保额使客户的保障利益“驴打滚”式复利上涨,避免了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其次,保额分红的产品多是“多差分红”,将包含“三差”及其它所有可能存在的盈余进行分配,保证客户全方位、多渠道享受保险公司的全部经营利润。第三,红利增加保额无需核保、自动加保,在产生保障需求的时候能够有充足的保障。

  “一个馒头的作用,在平常并不明显,但对于地震中掩埋在废墟里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救命的口粮;分红也是一样,以保额为基础进行红利分配,并通过年度红利复利递增,客户可以看到资金的快速增长,却不能随便使用,一旦发生理赔或保单满期可一次性领取,是用在刀刃上的钱。”他认为,保额分红的作用,就是在风险发生急需用钱之际,同样的保费投入带来了更高的保障。

  自2010年以来,旨在缓解通胀压力的加息措施,令一年期(及以上)银行存款利率明显超出了人身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

  “有助于保险销售的‘低利率时代’已经过去,这令保险产品面临极大考验,因此我们的产品主打保障牌,保额分红险已经成为我们的主打产品。”杨智呈介绍称,利率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保险公司的产品策略也应相应调整,不论是个险产品,还是银保产品,目前主要的业务渠道都已更换为保额分红险,改变以往重理财、轻保障的产品形态。

  据悉,目前杨智呈主导的生命人寿也在主推保额分红险,2010年,生命人寿分红险占比由2009年的72.4%提高到87.5%,其中,现金分红险占比下降到23.0%,保额分红险提升至64.5%;万能、投连险则降至6.0%。

  精算师谈理财:35岁后应该为养老做准备

  谈到对个人理财的看法,杨智呈坦言目前很多人的投资组合是不健康的,即所谓哑铃型理财组合:家庭资产一头是储蓄,另一头是股票等风险型资产,“不少老百姓爱存钱又爱冒险,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在杨智呈眼里,好的理财组合就像营养餐一样,搭配合理不挑食才是最健康的,反映到资产配置上,就是在“储蓄-投资-保障”这三个方面进行金字塔式的安排。在他看来,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保险扮演着“基础设施”的作用。杨智呈建议,对于中产家庭来说,合理的资产配置方式应该把收入的10%~20%投入风险保障,不超过30%用于投资,其他用于个人储蓄。

  杨智呈认为,人在35岁后就应该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拿出10%的收入并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水平,但几十年积累下来就是巨大的财富。而购买保险就是一种强制储蓄,让小钱变成一种财富。”在个人进行资产组合时,要把保险考虑进去。一般而言,期交类分红保险产品收益增长稳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