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风险认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通过购买保险来规避身边的风险,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但由于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对保险内容和详细条款的理解不同,使得保险合同纠纷时有发生。那么,如何识别其中的陷阱?怎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呢?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的中国企业家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上当不是因为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是因为自己才会上当。”其实,在保险销售中很多的陷阱也都源于我们不理智的贪念。我们一起来看看保险销售中所谓的陷阱:
陷阱1:夸大投资收益
保险代理人根据所签保单获取佣金,部分代理人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夸大收益率。比如分红险,一般宣传资料上提供的个人账户价值利益演示是根据保监会规定按低、中、高三种结算利率给出的。低档结算利率代表保证收益,中高档结算利率也是有规定的。但有的代理人为提高银保产品的诱惑力,只提供高结算利率下的利益演示。其实,保监会对分红险设有最高2.5%的预定利率。如果保险资金投资收益高出预定利率,会通过分红或浮动利率分配给投保人。但由于保险公司的研发费用和成本都是从前几年的保费中扣除,所以保单生效前几年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比例有限,客户的分红自然较低。但是销售中有很多老百姓都会轻信代理人虚报的高收益而购买产品,这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高的投资收益,却忽略了在保险投资中,客户获得的收益绝非缴纳的保费与结算利率之间的简单换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