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权牌照”的中国平安(601318)的紧逼追赶,国寿要干点什么?
面对要规模还是要效益的内部分歧,国寿选择哪条道路?
3月27日下午,中国人寿(601628)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京港两地同步召开的2011年业绩发布会现场,总裁万峰带领管理团队就坐主席台前,对公司2011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说明,并接受记者一一提问。
发布会一如既往地顺利,唯一不同的是董事长的缺席。因为就在此前十天左右,中国人寿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下称“国寿集团”)高层发生人事变动:袁力不再担任国寿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由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接过“权杖”。
按照上市公司的有关程序,袁力目前仍是中国人寿的董事长。但事实上,此刻的他已经有了新的职业标记—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袁力执掌国寿短短10个月时间里,恰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与此同时,银行保险监管政策突变、寿险业理财产品竞争力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加之保监会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及市场行为监管,中国寿险业发展面临重重压力。
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人寿2011年业绩下滑严重,全年录得净利润183.31亿元,同比下降45.5%;偿付能力也从525%的峰值(2007年末),跌落至170.12%(2011年末,上市以来的年报最低点)。
有观点认为,业绩下滑是袁力去职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调研后,袁力在今年初的集团工作会议上,才正式宣布了其上任以来的施政纲领,并将“强化基层”和“提升价值”、“集团化发展”作为其中的关键词。
然而,袁力潜心研究半年多的“袁氏药方”还未接受市场的检验,究竟能否挽救中国人寿的颓势还未可知,是否即将被人事调整画上“休止符”?前后两位掌舵人给中国最大寿险公司圈定的市场份额底线足足相差了三个百分点,对中国人寿又将意味着什么?
面对最大竞争对手—中国平安两年前爆出的“超人计划”,中国人寿至今仍倍感压力;然而,新“基本法”实施以来的阵痛期仍在继续,基层战略能否延续成为业界最大担忧;还有集团化战略中,未完待续的参控银行、基金公司……
而“跨界”银行保险的杨明生履新国寿后,被公司内外寄予厚望,他能否带领国寿克服国有体制下的种种弊端,“杀出一条血路”,确保“寿险老大”的地位?
国寿的坏消息
3月中下旬,国寿集团、人保集团、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被正式宣布升格为副部级单位。
升格后,国寿集团和人保集团分别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进行了董事长和总裁(现空缺)的分设。其中,原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正式出任国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从袁力手中接过了其仅执掌了十个月的帅印。
虽然市场传言早已不胫而走,但这次人事更替的突然,与2011年5月,原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的袁力接替杨超出任总裁一职时的情景并无二致。而十个月间,连换两届高管,也是中国人寿分离以来从未经历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