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询问该女子是不是银行工作人员时,她称银行与保险公司有合作,自己是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的,并且已在银行工作两年,对此完全不用担心。
“保本”保险不保本?
去年1月份,市民张先生在一家银行职员的忽悠下买了“理财投连险”,当时银行职员说这款保险是保本的,而且利息比银行高。张先生想反正是保本,也没指望能挣多少钱,于是就投了。后来,他才知道这种保险是基金性质的,现在金融市场低迷非但没有保住本,反而损失惨重。
据业内人士介绍,“投连险”风险大,收益也大。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投连险很有可能损失较大,现在银行已经不允许在储蓄账户销售投连险。
然而,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中国人寿海南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表示,购买投连险肯定能保本,不会有风险。
几近死亡才能获赔?
市民陈先生说,他此前在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大疾病险,业务员介绍说心脏病、失语等都在保险范围内。生病后,他却被保险公司告知,心脏病中只有患心肌梗塞才可获赔,中风落下的失语症也要符合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才能获赔。
在中国人寿海南分公司,记者向一名工作人员询问有关重大疾病险的具体条款和保险范围。在工作人员出示的一产品条款上,有20余项疾病在保险范围内,其中包括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等。
而记者之后拿到的一份该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利益条款》上,显示每项疾病的后面都有长长的“限定”。比如,可获赔付的恶性肿瘤不包括原位癌、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等在内的6种病情。条款中重大疾病后的一则则详细规定显示,被保险人只有在几近死亡的状态下才能获赔。
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推荐保险的时候,除了一再强调购买重大疾病险的好处,并没有明确地将这些重要的细节告诉消费者。
迷雾重重
记者连续对多家保险销售点暗访发现,销售人员刻意隐瞒风险、违规操作等现象普遍存在。
华丽包装
一些保险代理人及代理机构(银行、邮局等)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往往将保险与银行储蓄产品作简单对比,片面夸大保险投资功能,并承诺“每年有不低于百分之几的收益率”。投诉的客户中,90%表示是受了高收益的误导。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和银行理财师都经过公司的专门培训,掌握一套应对客户的话语技巧,在保险行业里,业务员在销售产品时要运用专门的“保险话术”。业务员通过判断客户的年龄、工作、收入、家庭等具体情况,试图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不断以高收益、零风险等承诺降低投保人的防范意识,消费者大部分在尚不明白保险条款的情况下就匆匆签了合同。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保险业务员在银行推销保险,穿着与银行职员类似的制服,让客户以为是银行工作人员,他们利用消费者对银邮机构的信任,向消费者推销保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