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逐步加快,“未富先老”的尴尬正考验着中国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能否消除老百姓的顾虑,有效解决“全民养老”问题成为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商业养老保险成为重要的突破口。
“只要我们迟点退休,死得早点,钱就刚好够用。”在一副美国漫画上,一个老头对老伴这样说。这不是一则冷笑话,而是欧美、日本以及中国正在面临的老龄化社会的活生生现实。
其实不必这么惨。在理财专家看来,从容的人生来自规划,优裕的晚年,需要早日考虑养老理财规划。
白发三千丈,养老堪惆怅
刘禹锡有诗曰;“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在小品中,年轻的小沈阳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没了、钱还在”,而阅历深的本山大叔却觉得,人生最大痛苦是“人还在、钱没了”。随着寿命的延长,人们年满六十岁退休后,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光景,需要靠着微薄的退休金过活。与此同时,面对的却是飞涨的物价、高企的医疗费用……
以温和通胀率计算,普通家庭至少需要100余万养老,而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更惊人地指出,二三线城市居民需要300万至500万资金才能保证养老质量。
在老龄化社会大趋势下,中国“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遍化,让国人传统的家庭养老理念和模式,渐渐难以承受现实之重。据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对农村的调查,15%的家庭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认为只有自己掌握钱财是最可靠的。因而省吃俭用储蓄,以备老年之用。但是,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未来高昂的生活费用,使得储蓄养老已力不从心,“箱底钱”,面临缩水。
但是,参保面较小、保障较低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难以覆盖逐渐增加的养老成本,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收现支”的社会养老体系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并存在高达万亿的“空账”。就目前的中国社会现状而言,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设立企业年金制度,养老缺口巨大。
正是这样的养老现状,为商业养老险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成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理财专家指出,一份完善的养老保障计划应遵循“三三四”原则,即分别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个人商业养老险组成。
“如果不降低生活质量,只有借助于商业养老保险,用养老险来补充社会养老金与现有收入之间的差距。”一位保险公司资深理财顾问表示。
“所有投资人都有一个可怕的敌人,而且太容易低估这个敌人,这个敌人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才是个人投资者的大问题,通货膨胀的侵蚀力量才真的令人害怕,以5%的通货膨胀率来说,你的钞票的购买力在不到15年内,就会少掉一半,在随后的5年内,又回再少掉一半。通货膨胀如果是7%,只要经过21年,也就是从61岁“提早”退休,到82岁为止,你的钞票购买力就会降到只有目前的1/4。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