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交通银行[5.49-3.00%]控股交银康联、建行入主太平洋[10.65-5.42%]安泰、金盛傍上工行大佬、中荷人寿被北京银行[11.47-3.78%]主导、恒康天安[5.74-2.05%]人寿转制为中资寿险,就连中资转外资的华泰人寿也主要由中方股东负责业务开拓,再加上之前的光大永明、正在变化的信诚人寿、海尔纽约,中方股东掌舵的合资寿险有9家,约占合资寿险公司的1/3。
分析外资保险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情况不难发现,09年外资险企占据国内人寿保险市场份额刚过5%,在财产保险领域,外资险企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少,仅维持在1%左右,国内绝大部分保险市场都是中资险企的天下,这一形势一直延续到2010年,外资险企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方面仍没有大的突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指出,最初外资险企入驻国内市场的规划是坚持走高端路线,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高端保险产品,现在的情况是有产品却没有强有力的推进渠道,导致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保险产品和其他实物类产品不一样,不能给用户提供最直接的感受,很难赢得市场的认同和青睐。
如今在中资险企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外资险企认识到自己在渠道方面的先天不足。使之在中资险企的合作中也不得不降低身价,共谋发展,从最开始提供资源,配合相关业务的开展,中资股东的地位和话语权得到了明显提升。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对于保险这种特别依赖于渠道的产品推广,中资险企的优势不言而喻,双方的合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中方,两者能更好的实现优势互补,将有助于外资高端保险产品的推广。
以光大永明为例,转变为中资身份之后,2010年前十一个月保费收入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三倍,高达44.7亿元,在多个城市中业绩都有明显增长,跻身外资险企的第一阵营。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到2015年全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有望突破3.6万亿。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之类的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市场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将成为未来保费收入的强劲增长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