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全球多个市场从事过近20年保险业务的外国人,我发现中国的市场非常有特点。一方面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强经济体,另一方面,保险的密度和深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固然说明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很大,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一现象是否跟中国社会的情况以及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据我了解,中国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爱买保险。而在欧洲,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了第一份保险。
我们曾经在去年对中国12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年轻人表示不购买保险的重要原因有三个:认为资金有限、保险无用和保险都是骗人的。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深层次的问题是对保险的不了解和对保险的不信任。
与西方保险业100多年的历史相比,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也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且保险又是一种很复杂的金融产品,了解并接受这样的产品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没钱买保险的说法,其实也说明了对保险的不理解。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经历中,我曾给众多受益家庭送去保险理赔款。这些经历让我切身感到面对突发风险时保险对一个家庭的意义。除了的确有生存压力的人,收入不高的年轻家庭更应该购买保险,比如说重大疾病险、意外医疗险,一旦发生意外,保险赔偿金就是救命的钱。
我也观察到,公众对保险的理解方面,过于看重投资收益。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和基本储蓄功能。让保险回归本质,是老百姓真正理解并接受保险的前提。凭借我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想提醒年轻的朋友,一些带储蓄功能的保障型保险产品,其风险保费计算会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买保险一定在年轻时尽早打算。
保险在中国为什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呢?这不能不提到保险营销员的信任危机。在外国,保险营销员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安联的很多保险营销员是他们的客户一生的朋友,他们不仅卖保险,还开展一些银行的服务。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保险营销员制度的时候,这还是一份很体面的职业,当时营销员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可否认,保险营销员的素质千差万别,有的保险营销员为了急于推销、做业绩、拿提成,介绍保险时,不实事求是,夸大其词,盲目承诺,扩大保险范围,放大保险功能,利用一般投保人对保险条款知之不多的弱点,对保险重要细节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
最近,我也碰到了一个年轻人,刚成为父亲的他,开始考虑人生的第一份保单。买保险买的其实就是一份责任。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责任还考虑得很少,不过,生活总会慢慢教会他们。等到有更多的老百姓真正理解了保险的产品,并且对保险公司更加信任之后,也许是否拥有保险,可以作为恋爱中的男女考察对方是否有责任感的指标呢?当然,我也知道,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