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近来股市表现不佳拖累投资收益,但保险公司却在其他投资渠道屡有斩获。
11月7日,中国
平安保险集团旗下平安信托成功将上海家化集团100%股权纳入囊中,这是平安寿险获得PE牌照后的首张投资大单;9月,
中国人寿谋划在天竺山建设一个大型的养生养老基地;中国
太保在参股杭州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后,再次入股天津银行……
入市十年来,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由2001年的4591亿元猛增至2011年6月末的5.75万亿元,增长了11倍有余,资金运用渠道亦大为拓宽。
“现在几乎没什么渠道保险资金不能投了。”在一家中型保险公司负责投资的张贤(化名)说,债券、基金、股票、PE、不动产、QDII都已为保险资金敞开大门。就连前不久,几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投资北京土地储备的蓝德计划,张贤也收到了募集邀请。
从被动投资到主动出击,从分散运用到集约化管理,从渠道闭锁到百花齐放……缘起缘落间,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走过了怎样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径。十几年后穿越来路,历史又给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功过成败,值得玩味。
从“被动”到“主动”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曾经历一段不小的波折。
从1995年《保险法》实施初期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严格管制,到逐步放开债券、回购业务等,保险投资一度受到极大制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险投资渠道的放开力度也渐渐加大。
保险资金正式进入证券市场始于1999年10月,保险资金被允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这是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开放的一个较大突破。
在一位资深保险投资人士看来,入市后的十年,我国保险投资的一个重要转变是“由被动到主动”。
前述人士表示,“刚开始只能投资基金,完全是被动投资,后来可以直接投资股市,逐渐转变为主动投资,继而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2006年后,平安、国寿等一些大保险公司都能精准地在指数的点位成功加仓,成为市场的先知先觉者。”
直到2004年12月,保监会、证监会联合颁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此后,保险公司可投资股票市场的比例逐步放开。
2010年,保监会再次发文打通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之间的界限,自主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增加至上季末总资产20%以内,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加货币型基金合计不超过总资产的25%。
前述人士表示,“在监管层面来看,从原来的大一统管死,到监管目标日益清楚;从过去的事无巨细,到现在主要监管如偿付能力等关键指标,监管措施和手段也在更新。”
保险投资渠道不断拓展的背后,相伴而生的是保险投资管理模式的不断演进。
事实上,从1979年改革开放我国恢复保险业,直到1995年《保险法》出台,我国的保险投资渠道一度放得很宽,保险资金曾涉足广泛的投资领域。
前述人士表示,“那时候保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都可以进行投资,造成了很多投资损失。尤其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等,在当时都产生了不少损失。”
直到《保险法》实施后,各保险公司纷纷上收资金运用权,逐步确立由公司总部投资部门统一运作,后在保监会的力主之下,全行业保险资产走上专业化管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