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保险业发展良好,看到保险二字,人们想到的应该是雪中送炭,是大灾大难之后保险业像活菩萨一样的慷慨救助!是收益良好的长期资产管理!但是——
在中国,保险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发展了30多年,但保险保障并未深入人心,在多数消费者的心目中,在没灾没病的情况下,保险保障仍然不在考虑之列!
在中国,虽然居民保障明显不足,但保险公司们看重的是保费规模增长,而不是保障规模的增长!
在中国,保险公司们不愿去开发消费者的理性保障需求,却大力迎合消费者的非理性投资需求!结果是,投资性保险野蛮增长,保障性保险逐渐萎缩!
在中国,投资性产品本来就存在前期扣费过高的缺陷,近些年,寿险公司们纷纷放弃自己的长期资产管理优势,将投资性产品搞得返还不断,以迎合消费者的非理性需求,造成投资性保险收益率低上加低!
在中国,每次灾难过后,人们看不到中国保险业的慷慨赔付,倒是在汶川地震中看到过保险业的慷慨捐助!不过,看到过捐助其实也没用,因为频率太低,人们不会记住!
在中国,人们无法分辨保险与储蓄的不同,因为在买保险时,保险销售人员说缴保险费就是“存钱”!
在中国,人们试图退保或真的退保时,往往对退保金额非常不满,因为买保险时保险销售员说这产品有两大好处:出事有保障、没出事就当存钱!天下竟有如此一箭双雕的好事!消费者在退保时咋想也想不清楚:存钱为什么会越存越少?
在中国,人们无法理解寿险公司存在的必要性,反正是投资吗?干吗要到保险公司去投资?反正是存钱吗,干吗要把钱存到保险公司?
在中国,看到保险二字,太多人的内心会涌现出反感的情绪,甚至会想到“欺骗”二字并迅速捂紧自己的钱袋!
中国保险业的形象亟需重塑和改善!重塑是指要明确保险业的定位和功能,改善是要规范地做好每笔业务、处理好每笔索赔。
反过来想,保险经营实属不易!金融业有句话:“银行躺着吃饭、证券坐着吃饭、保险跑着吃饭”,我国保险业近二十年似乎每天都在百米冲刺,终于达到了保费收入世界第六的规模,但似乎冲错了方向!发达国家是先把保障做足然后进入投资市场,而我国却是倒转过来,保障还没深耕就先把做投资做上天了!
仔细想想,上述后果也是保险公司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但是,保险公司们的理性选择却造就了我国非理性的保险消费结构,模糊了保险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模糊了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定位。最终,保费规模的大幅增长并未带来保险业地位的显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