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逐渐普及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百姓的风险意识和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中国人寿分红因兼具保险保障、保底收益和增值红利而备受青睐。
每年第二季度,很多分红险消费者分外关注各公司即将派发的《红利通知书》:中国人寿分红了多少?和银行利率相比是不是亏了?有些人甚至会因为红利低于预期而退保,蒙受损失。业界一再呼吁:消费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分红险的保障本质,理性看待其保险收益。
保障才是“核心”价值
中国人寿分红提供的产品收益包括三个部分:保险保障、保证收益和红利。其中能给予消费者的“确定回报”,一是保险保障,如消费者在生、老、病、死、残等方面的保障需求,二是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证收益,俗称“保底收益”,目前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上限为保监会1999年确定的2.5%。在“确定回报”的基础上,保险公司每个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分配来自公司经营盈余的红利。根据监管规定,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可分配盈余的高低,受资本市场、资产规模、投资策略、责任赔付及成本开支等因素影响,每年的盈余有波动,红利也随之波动。
因此,中国人寿分红险其本质是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保障,分红只是额外受益、附加功能。消费者在选择分红险时要以长期保障诉求为主,不应过分追求分红回报,尤其不应把短期分红指标看得过重。保险公司在推销时也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分红。
公司实力决定分红能力
市场上分红险林林总总,由于各险种的保费在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分配比例不同、红利计算基础不同以及各公司投资、分红理念不同,对各险种一时一地的“分红力度”做简单对比并不科学。投保时,为保障功能计,应选择实力雄厚、产品开发能力强的公司;为长期收益计,应考察承保公司的投资能力。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寿险企业之一,中国人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分红险的开发与创新。自2000年4月在国内率先推出个人分红保险产品至今,公司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分红险产品线,在售分红保险产品达42款,涵盖两全、终身寿险、年金等产品类型,覆盖生、老、病、死、残等风险责任,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人寿分红险投资资产快速稳定增长,到2011年底累计已经超过万亿。作为固定收益市场重要的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公司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定价能力,通过对固定收益品种的投资,创造了长期稳定的利息收入。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公司也有机会通过投资股票获得超额收益。因此,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但中国人寿分红险的投资收益率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一般来说,保单红利是一个变动的数字,长期持有才能获得超越平均水平的收益。若投保者为一时收益下降退保,不仅保障利益和保证收益有折损――需单方面承担较高的退保费用损失,也享受不到长期坚守所收获的较高收益。
中国人寿加大投资另类领域
值得期许的是,近几年来保险资金运用领域放开加速,保险资金有了更多的增值渠道和更广阔的获益空间。2009年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放开,2010年非上市股权及其相关金融产品,不动产及其相关金融产品的放开,都为保险资金拓宽渠道,分散传统渠道投资风险,匹配长期负债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寿分红近期已经加大了另类投资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将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收益高、期限长的投资品种,优先配置在分红险账户,为长期收益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告,保险资金运用新政还将陆续出台。保险资金将有望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等业务,投资对象、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也有望不断扩展,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人寿分红险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让投保者将实实在在地从经济发展的“大蛋糕”中分享到属于自己那一份美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