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投资连结险 > 正文
十年两起落 投连险业绩悬殊之谜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投连险产品业绩悬殊背后,折射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的差异。“目前,投连险账户基本以配置基金为主,保险公司打着具备‘优选基金’能力的口号,来说服一部分客户购买投连险。

  投连“辛”路历程

  十年前的1999年,投连险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名词,鲜有人知晓其身家背景。但这丝毫不影响它被引入中国后的“星”(“辛”)路发展历程。雷静(化名)就是第一批追“星”之人。

  2000年年初,在保险营销员的推荐下,二十出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雷静将某保险公司推出的国内第一款投连险抱回了家。“当时我也不太懂投资,投保时也没有仔细读过保单条款。听营销员说,这款产品是国内创新产品,在他们公司卖的相当火,而且收益非常高。我想,跟着大伙买不会错,能赚钱就行。”

  诚然,对于像雷静这类没有时间又缺乏投资经验的人群来说,投连险无疑是一个很好地介入权益性市场的机会。它的面市意味着在保险和证券这两大金融市场之间建立起了有机联系。

  然而,人们热捧之余,往往把“投连”后面的“险”字轻易带过。事实上,它是集保障和投资于一体的一种新形式的寿险产品,保障是它较之于基金的优势之一,但股市的风险仍不得不防。

  所以,当遭遇风险时,雷静把它“贱卖”了。“刚买那会儿,收益确实不错。但到2002年左右,股市不行了,投连险账户收益开始出现亏损。本来还想等等看的,但看到新闻说,因为销售误导,很多人排队退保,我也就去退了,为此还扣了不少杂七杂八的费用。”雷静回忆起当初的退保冲动,觉得很不划算。如果他把这款产品捂到现在,那么,累计下来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益。

  事实上,投连险本适宜长线投资。之所以出现“一窝蜂买”、“一窝蜂卖”主要和推出的时间及消费者的投资习惯和心态息息相关。一家保险公司精算部人士介绍说,保险公司推出投连险通常是选择在资本市场回暖或趋热时,因此多数产品短期内都会出现收益飘红的迹象,而国人投资习惯于盲目跟风,热衷于人云亦云,加快了产品红利效应的传播速度,容易形成盲目抢购风。而一旦资本市场寒潮袭来,产品红利缩水,又形成一波退保潮,为保险投资失败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

  业绩悬殊之谜

  回首年初,无论是收益还是销售,相对基金、股票而言,投连险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在第三季度,A股冲顶回落,基金面容失色,投连险却神奇免疫——平均收益显著战胜同期指数。

  而按照保险公司对客户的宣传逻辑,投连险适合长期投资,且在熊市中易抗跌。这在今年第三季的相关统计数据中也有所体现。

  长期跟踪投连险收益走势的国金证券(13。27,0。75,5。99%),近日发布了“投连险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A股市场跌宕起伏,上证指数三季度累计下跌6。08%,深证综指累计下跌1。35%。各类投连账户平均收益显著战胜同期指数。具体表现为:股票型账户平均收益为-3。62%,混合偏股型账户平均收益为-1。84%,灵活配置型账户平均收益为-2。15%,混合偏债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98%,债券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53%,货币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23%。少数产品获得正收益。而成为投连险抵挡本轮下跌最重要的“利器”在于,多数投连账户原有仓位并不高,加上三季度管理人均采取防御性的策略。

  但即使平均表现还算不错,具体至个别账户,收益亦是相差悬殊。国金证券研究人士注意到,泰康人寿-进取型账户中长期收益可以用“耀眼”来形容,近半年累计上涨45。36%、近一年累计上涨79。9%,大幅度超越了行业平均(半年平均收益13。68%,一年平均收益为23。58%)。

  投连险产品业绩悬殊背后,折射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的差异。“目前,投连险账户基本以配置基金为主,保险公司打着具备‘优选基金’能力的口号,来说服一部分客户购买投连险。那是否所有推出投连险的保险公司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一位长期研究投连险的业内人士质疑道。“其中,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员仅有个位数,而个别保险公司干脆直接将投连险管理职能委托给了相关基金公司。”

  另外,在信息披露方面,相比过去,绝大多数的投连险的信批透明度有所提高,比如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每日公布账户价格。但与其他理财产品如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存在差距。除极少数保险公司外,普遍存在净值公布不及时、不公布或极少投资报告、投资报告有效信息少等诸多关乎投资透明度的根本问题。

  记者发现,超过一半的公司没有在其网站上披露有关投连险投资报告。即使有定期发布报告的,与基金产品动辄几十页的报告相比,投连险的投资报告简约宽泛,很多都没有公开披露投连险账户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投资之上下限。报告中,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后期投资策略,亦是"惜字如金"。

  复苏艰难

  因为有着基金仓位以及基金选择的双重投资因素,导致投连险账户要明显慢于基金半拍,体现在收益上即“熊市抗跌、牛市跑输市场”。这在第四季的跨年复苏行情中,显然不会是一个有利因素。而对于欲借本轮反弹行情相冲业绩的保险公司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现在股市起来了,我们希望能借此提升投连险的销售业绩,否则今年考核指标恐怕完不成了。”一家寿险公司内部人士一席话代表了大多数倚重投连险的寿险公司的心声。

  上海保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投连险销售业绩已由快速下滑转为环比正增长,但第三季的业绩仍只有第一季的60%左右。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只有平安、泰康、太平以及一部分外资(包括合资)寿险公司尚且有少量投连险销售,但大部分公司相比2008年同期已经是连零头都不够。

  若从目前大市及行业环境来看,投连险销售要想迅速翻身恐怕不易。一来,随着行情的好转以及创业板开闸,一部分散户资金已被分流。二来,投连险的销售群体大多是不善于投资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投资心态多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紧绳”,销售误导事件可能会对其购买倾向有些影响。

  即使是今年新批的几个投连险账户,也对其复苏贡献有限。不难了解,这些新批账户并非根据现有资本市场现状而设,多为去年就已申报的账户,属于保险公司在已有投连险账户上的拾遗补缺。

  而“拾遗补缺”背后其实有这样一段背景。“因为和股市唇齿相依,投连险在2007年卖得非常火爆,推出来的账户也大多是偏股型账户。2008年股市调整,保险公司转而申报增设债券型、货币型等偏稳健型账户,但由于当时投连险误导风波,为规范管理,投连险账户闸门暂时被关。”

  如7月获批的信诚人寿新增专打新股投资账户,就是在2008年提交的设立申请,直至一年后才获得批准。但从现在来看,这一相对较具特色的账户却有些生不逢时。此前证监会发布的IPO新规中有“合理设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的限制,这意味着大资金在打新上不再具有太多的资金优势。

  穿“马甲”过冬

  一旦销售业绩上不去,那么,由于利润率较低的自身特性,投连险很有可能就是“赔本赚吆喝”。一家寿险公司银代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投连险虽能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现金流,但该产品账户收益全部归购买者所有,保险公司只从中收取管理费,而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提升市场份额,各家公司对投连险的收费标准一降再降,这样一来,保险公司要想在投连险上赚到钱就只能“拼规模”。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就算是2007年投连险火爆之时,市场上做得较好的几家寿险公司,利润方面也只是打平或略有盈余。相比之下,其他在投连险市场上做得“不温不火”或稍晚进入这个市场的保险公司,则多是在赔本赚吆喝。“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较低的利润率使投连险对公司精算价值贡献相对较小。”

  “要把投连险的量做上去,关键还是要有打开增量资金进入的通道。”个别知变通的保险公司于是想:如果投连险不好卖,那么,何不试着把它与其他险种捆绑卖呢?于是乎,早在去年底时,一批投连险穿上“马甲”迎接寒冬。

  船小好掉头,瑞泰人寿率先“改头换面”,通过以万能险转换投连账户的方式作为变通解决方案。稍晚数月推出的平安人寿某款投连险则通过附加万能险的方式,实现投连投资账户与万能账户同一平台自由转换的组合方式。金盛人寿、信诚人寿等公司则推出在其主要保障型产品之上嫁接了投连的附加险。投连险搭配具有长期性的并且有保底收益的产品,这样的选择,可以规避掉客户在熊市惧怕风险的心理。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