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引入高盛作为投资者,引起业界种种猜测。
“泰康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不需要战略投资者了,估计也不会再引进保险公司做股东。高盛对于泰康而言,是财务投资者。”陈东升对于有评论高盛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收购泰康股份的说法,明确表示了否定。
2011年3月11日,保监会发布公告,批准了安盛人寿(AXALifeLtd.,法国安盛集团间接子公司)将所持
泰康人寿1.33亿股股份分别转让给中国嘉德(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GIC全资控股)以及高盛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后,三家公司分别持有泰康人寿14.98%、10.90%和12.02%的股份,高盛成为泰康人寿第二大股东。
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法国安盛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在2006年收购瑞士丰泰集团后,安盛也间接将丰泰人寿(后更名为AXALifeLtd。)持有的15.6%的泰康人寿股权收入囊中。而丰泰人寿则是2000年11月泰康人寿完成首次外资募股时引入的四家外资股东之一,其他三家分别是苏黎世洛易银行、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和日本软银集团。
安盛集团在中国除了所持泰康人寿股权外,还在1999年与中国五矿集团合资组建了金盛
人寿保险公司(2010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协议收购安盛和五矿所持的
金盛保险6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并更名为“工银安盛”,安盛持股27.5%为第二大股东)。
根据《关于规范中资保险公司吸收外资参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已获准在中国保险市场开业的外国保险集团或公司原则上不得再投资参股中资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11月间,为了满足中国保险监管的合规要求,安盛集团不得不“忍痛割爱”,决定出售安盛人寿所持有的泰康人寿全部股权。
“我们必须感谢过去的战略投资者在精算、风控、信息技术等等方面给泰康的帮助。这些中后台的专业技术是人家走过几百年积累下来的东西,是我们欠缺的。但中国本土市场最终还是得靠我们自己的努力。”陈东升认为,现在的泰康人寿,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去自己完善这些。
“这个能力的核心就是团队。我们的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首席风控和首席精算师,都是从全球大保险公司里找来的华人,都是行业里很资深的专家。所以,我才敢说下这个大话。”在陈东升的心里,过去的安盛是战略投资者,现在的高盛是财务投资者,这个区分非常清晰。
可为什么是高盛?
从2009年安盛要出售泰康股份时,市场就传闻黑石、KKR、淡马锡等私募投资巨头竞价收购泰康股权。事实上,据说KKR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和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也曾登门造访过陈东升。
与最初的市场传闻相比,虽然高盛最终成功收购泰康12.02%的股权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当这一切落定之后,陈东升首度向媒体披露其中过程,却没有此前外界想象的那般扑朔迷离。
“泰康对于引进新的股东有几点基本原则,一是要符合监管的合规要求,二是要有利于泰康的长远发展。确实有很多PE都来找过泰康,但是,有关外资入股中国保险公司的规定要求,外资股东应该是国外金融机构,并且需要它本国监管部门出具监管意见,PE无法满足保监会对外资入股中国保险公司的要求。”陈东升说,其实当时的选择范围有限,“无非是花旗、汇丰、摩根、高盛等大银行集团或者大投行。”
“说高盛贪婪也好,说高盛遍体鳞伤也罢,高盛在我心目中是代表着整个人类商业社会顶峰的公司,美国是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金融业是美国的皇冠,而高盛就是镶在皇冠上的那颗明珠。”陈东升毫不掩饰对高盛的“理想主义”和“国家情怀”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