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销售误导,加强信息管理,完善回访制度。同一天,在多重利空因素的作用下。上证指数一天之内下跌241点,深成指下跌789点。看似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对于投连产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来说却是息息相关的。
投资风险
一位投资人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基金的风险甚至大于股票。因为在股市下跌时,基金一般呈现出与股市相同的走势,并且不可避免地遭遇赎回压力,被迫抛出部分股票,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基金专户理财并没有开通,虽然保险资金的投资风格偏向长期稳健,可以不在意短期的波动,但却无法左右基金的操作,实际上面临着与其他投资者同样的风险。
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购买的投连产品有80%左右配置的是激进账户,股票型基金占比较高,受股市波动影响也最大。产品设置中虽然有“在不同账户之间自由转换”的条款,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具备巧妙运用的能力。因为“如果投资者能够清醒地判断大势并及时转换账户,完全可以直接参与股票投资或者购买基金,不必借力保险公司了。”
当然,牢不可破的牛市思维也是投资者放心把钱交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中国股市走到目前的点位,也集聚了大量的风险,震荡上行的格局不可避免。在一位投资总监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组数字:2007年9月6日,股指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点——5412点,当天收于5387点。去年的同一天,股市收盘是1672点,一年时间上涨了3715点,涨幅222%。在2004年,截至8月20日,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25.6倍,股票均价5.89元,两年之后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46倍。因此他认为这样的增长速度没有可持续性,在投资策略上也要有所体现。
信息风险
“我会陆续收到反映投资连结保险销售误导方面的投诉,主要表现为对产品解释不清、隐瞒费用扣除和夸大合同收益等。”在《关于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保监会明确提出了投连险的销售误导问题,同时要求各公司对销售人员加强培训,进行资格管理、后续管理,严格信息披露,保证100%回访等。
经过前车之鉴,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公司层面都有些小心翼翼,避免代理人的销售误导。但随着投连险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消费者对产品性质、费用以及收益信息获取不全面的风险也伴随左右。
近期,平安重返投连市场,首先通过银行销售;恒安标准也刚刚推出银保渠道的产品;工商银行与泰康合作,刚刚推出网上投连险业务,工行还表示下一步将推出更多保险公司网上投连险业务。
这一方面对产品设计提出要求。恒安标准人寿产品开发总经理张戈强调,银保渠道投连产品要特别注重产品理解度,要简单,不易误导,各账户对不同工具的投资比例、账户管理费用等均标必须清楚,为在银行柜台销售提供方便。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要加强对渠道的管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部分建行网点,有平安的销售人员派驻,专门负责解答关于保险产品的疑问。在该人员离开的时候,记者再咨询投连险情况,则被告知:“保险产品比较复杂,我们不了解,可以等明天再来咨询,或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随后还不忘补充一句:“如果需要购买基金产品我们可以解答。”
但是在一些规模较小或者同时代理多家保险产品的银行网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大堂经理甚至无法准确区分投连险与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的区别。消费者只能增强自身辨别能力,才能确保买到合适的产品。
保障风险
还有一个容易为人忽视的风险是消费者过度仰仗投连的保障功能。
虽然“保障+投资”是投连产品的一大卖点,但实际上许多投连险只提供基本身故保障,对疾病、养老、意外基本没有涉及,投保人的大部分风险仍然未能覆盖。也有部分投连险能够提供高残保障或侧重于养老,因此在购买前不能只注重投资收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保险需求。
专家建议,“有保险与有充足的、合适的保险是两个概念。应该在满足基本保险保障的前提下,再考虑产品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