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伴随着中国老龄化升速,年金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随着自我筹划养老保障意识的广泛普及,以及居民收入的逐渐提高,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而面对未来年金市场的大发展,保险公司必须未雨绸缪。为此,我们在去年推出了“步步稳赢保障型变额年金”,我们是获保监会批准的首批试点变额年金的寿险公司之一。变额年金相对于其他年金产品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用较高的风险获得较高的回报,“步步稳赢”产品计划成为类似养老金的投资工具,使客户在享受退休保障的同时能够进行投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从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年金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市场热议的美国“401K”计划就是范例。对于目前上海将要计划试点的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我们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我们相信,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未来很可能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养老保险产品之一。
《上海证券报》:你们今年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贝克俊:我们的产品结构多以保障型为主,因此我们的投资策略追求稳健,主要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当然,因为我们还有投连险和变额年金产品,因此也有相应的权益投资团队。但总体上仍以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
市场份额并非唯一标尺
《上海证券报》:在中资竞争主体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如何扞卫市场份额?
贝克俊:媒体很喜欢问我们市场份额,其实,市场规模并不是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
的确,同中资公司相比,合资/外资寿险公司存在在华经营时间短、机构网点少这些主观原因,也存在本土合作伙伴资源缺乏以及投资渠道受限等客观问题,市场份额难以扩大。
但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为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新鲜的保险理念、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比如,电销、网销等渠道创新发展,产品(变额年金)创新试点,以及在品牌推广提升居民保险意识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外资保险公司都对整个保险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证券报》:除市场份额外,你们衡量发展的标准还有哪些?
贝克俊:市场份额只是一种标准,保险公司的发展不仅要了解市场,看到客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经营的概念。长远经营概念是不能以保费规模做为唯一标准的,还要包括保费的结构,包括商品应有的内涵,这内涵包括对客户承诺,内部运营的整体运作是不是保证保单能够持续有效地生效等等。
其次,还有价值传承。保险公司不能只是高歌猛进,求一时的发展,因为保险最重要的功用是帮助大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衡量保险公司是否具备发展实力时,要看这家公司为消费者、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多少保障。
但从既有的保险市场来看,目前中国消费者普遍偏重储蓄型保险产品,保障型保险还很欠缺。比如,市场比较流行的趸缴分红险,一般3至5年到期,而每年收取的保费相对较高;但像我们公司注重家庭保障,重疾险、终身医疗险等,这些产品保额相对很高,但保费属于长年期,单年度保费就会较低。所以我认为,不能单纯以保费、以市场份额来论英雄。
相比市场份额,我们更重视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新单业务和续期业务,更看重保费的“含金量”,这才是真正体现保险公司的持续竞争力。(来源:和讯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