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养老金投资创新与启示
就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而言,成员结余(即缴费额与支取额的净差)是整个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计划中投资基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基金在中央公积金局的管理下只能按规定投资政府债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府债券是为中央公积金局偿付利息及其他债务而专门发行的浮动利率债券,因此不存在市场报价。浮动利率在数值上正好等于中央公积金局向其成员支付的利率。这样的投资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政府由此获得了较大规模可供支配的长期资金,用于修建港口、公路、机场等各类公共设施,并向在国际资本市场配置类基础设施资产,从而促进了本国和全球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确保了公积金的回报率较高和风险系数相对较低。从投资的最终标的来看,新加坡养老金的一个重要投资领域也是基础设施项目。而中央公积金也在政府主导的养老金管理模式中实现了投资创新。主要启示如下:
长期稳健与多样性原则
从新加坡养老基金的投资创新来看,之所以基础设施类投资成为标的,主要由投资的多样性与稳健性原则决定的。一方面,养老金的资产配置需要突破传统的权益资产与固定收益资产的粗略配置,在另类投资领域有进一步多样化的要求。从控制投资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角度,养老金在进行组合资产大类配置时,一般会寻找相关性为负的资产类别,从2007-2008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来看,权益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都同向跌落,使得全球养老金资产大为缩水。不过基础设施类投资在此次危机中表现一枝独秀,特别是非上市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权益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都显示出极低的相关性,成为养老金资产价值的重要稳定器。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资产具有投资期限长、现金流稳定的特性,长期持有能为养老基金受益人创造稳定回报,该特性也正好契合了养老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基础建设投资的适宜性
从投资追求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来看,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资产都具有一定适宜性。养老基金是对退休者的负债,是“养命钱”。养老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关系到养老保险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安全性角度来讲,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一方面没有暴利的可能,但也不会有血本无归的担心,偿本付息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显然和养老基金投资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吻合。所有基础设施的一个特性就是所提供的都是与社会正常运转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其使用和需求都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而持久稳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所投入资金的回收和盈利给予了保证。从收益性角度来讲,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拥有长期稳定的收益。从实证研究的历史数据来看,全球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率基本分布于10%-35%之间。基础设施平均回报率为17%,高于全部投资的平均回报。世界银行(微博)公布的1974-1992年间的基础设施项目各行业中,交通运输行业和城市开发的收益率最高,分别达到20%以上。尤其是公路项目,1983年-1992年间达到惊人的29%。从流动性角度来讲,养老基金到期都一般为按月定期支付,那么仍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余额可以进行长期投资。投资学认为,如果在不发生较严重的通胀情况下,长期利率一直会高于短期利率。所以,在保持一定的支付能力前提下,养老金需要尽可能提高长期投资在其资产配置中所占的比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融资还款周期一般较长,通常在10年以上,如此长的回收期限让许多短期投资者望而怯步,但却恰恰适合养老金投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