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息周期下,您可以选择‘息涨随涨’的长期限理财产品。”某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向消费者建议道。记者了解后发现,这位客户经理口中的长期产品其实是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银保产品,而这些所谓“息涨随涨”的银保产品在三次加息后收益变化并不大。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只是营销人员促销的“噱头”,借加息来误导销售。
今年年初,为了防止银保产品误导销售,银监会规定,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的销售人员须全部从银行清退,银保产品的销售权全部转移到银行工作人员身上。这虽然减少了误导事件的发生,却并没有完全杜绝。此前,银保产品多以“高收益”、“安全保本”吸引投资者注意,但在加息通道已经开启的背景下,“息涨随涨”成为新的销售“噱头”。
记者在上述国有银行询问理财产品时,该行客户经理推荐道,这款产品期限较长,收益是随着加息变化的,如果遇到再次加息也不用担心,它的收益会随着加息而增长。而银行的短期限理财产品收益虽然也会随息而动,但一般多会调整新品收益,这一点不如银保产品灵活。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该行工作人员力推的产品也是较长期限的银保产品。“‘息涨随涨’可以有效规避多次加息所带来的收益风险。”上述工作人员解释道。
银保产品果真像销售人员说的那样“息涨随涨”吗?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万能险会定期公布每月的结算利率,记者查阅了一款银行在售万能险产品收益情况发现,自去年10月20日首次加息后,央行4个月内已经三次加息,1年期定存利率累计上调0.75%,而这款产品的收益仅仅上行0.05%,跟销售人员所说的“息涨随涨”并不相符。
对此,某银行内部人士直言道,在加息周期下,投资者偏爱短期限的理财产品,而银保产品期限比较长,流动性较弱,销售方面不占优势,只有把收益说得灵活些、夸张点才可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说到“息涨随涨”,不是每次加息银保产品收益都会大幅上调,调整幅度也是微乎其微的。
相关分析人士进一步解释道,银保产品虽然是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但是不能以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格误导销售。一方面,银保产品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其收益是由投资收益决定的,而非加息所带来的收益上涨;另一方面银保产品的投资方向一般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债券等方面,为了稳健,少量资金会投资于大额协议存款,但这对产品整体收益的影响并不大。如此一来,“息涨随涨”的宣传方式肯定会误导投资者。
记者同时注意到,销售人员不仅会用银保产品收益“息涨随涨”误导,跑赢CPI、抗通胀也成为他们经常使用的销售语言。上述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销售人员之所以热衷推荐银保产品,无非是该类产品返给银行的佣金比例较高,个人提成较高。但是银保产品适合长期投资,投资者必须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保险产品更侧重于保障,所以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配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