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某寿险公司业务员向王宁(化名)介绍说,“银行每年只计息一次,而
万能保险是日计息,月复利,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储蓄。若每年缴费2万,10年后,总价值将变为30万元左右,收益高达10万元”。
正想投资赚钱的王宁听完介绍后,心想这么好的产品,可遇不可求,便毫不犹豫地投保了一份。然而,在3月10号的时候,王宁发现保单账户中的余额非但没有增加,与缴费总额(缴费两次共4万元)相比,反而少了4784元。
王宁很是疑惑,钱怎么就少了呢?再找保险公司理论时,对方却不承认说过“10年后可得30万元”的说法。王宁想退回全额本金和利息,保险公司却认为,“保单上有投保人本人亲笔签字,保险公司回访电话也记录得很清楚,投保人对保险条款等表示都已清楚明白,因此责任在客户,保险公司和业务员没有错。”
那么,究竟谁应该为王宁的“损失”埋单呢?
责任划定公司、业务员和王宁都有过失
陪同王宁一起咨询了有近20年从业经验的保险专家孙苏燕女士。她表示,像王宁这样的案例她接触过很多,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每天都有
万能险的咨询案例。保险公司、业务员和投保人都有责任。
首先,业务员没有详细告知万能险的收益条款和“增值基数”的设计,致使王宁误认为是以实际保费为本金利滚利计息。而实际上,万能险是在先扣除重疾和身故成本和初始费用的基础上,然后再以剩余保费为本金计息的。且保险公司业务员在向王宁推荐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另外,业务员还代填了保单,在知道王宁的实际年收入只有2万多元的情况下,仍把王宁的年收入人为写成15万元/年,显然有问题。
其次,按照保险监管规定,王宁属于高收入人群,保险公司要对其进行收入调查,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另外,保单业务员的名字和《保险建议书》上的保险业务员的名字不是同一个人。保险公司解释说,“这是常规操作,不违规。”但这两名业务员没有按照行业规定“联合展业”,共同向王宁销售保险。
再者,投保人王宁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没有看清保险条款、谨慎分析的情况下,便轻易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过于草率。尽管如此,白纸黑字写得清楚,并有王宁的亲笔签名,孙苏燕表示她也无能为力。
保险揭秘缴费金额并非计息本金
那么万能险是如何计息的呢?
孙苏燕介绍说,首先要了解初始费用。投保人每次交纳保险费后,保险公司会收取保险费的一定比例作为初始费用。扣除初始费用后的保险费计入保单价值(或保单账户),每月按结算利率计息。
当被保险人不幸身故或患了
重大疾病时,保单价值或保单账户的现金价值可以支付给该保单受益人。由于初始费用排除在保单价值(或保单账户)之外,因而既不能增值,也不能退还给投保人。而初始费用的扣除比例,有的公司首次可高达所交保费的60%,然后逐年降低,一般不低于2%。
其次是保障成本,它是保险公司对万能保险合同承担的保险责任收取相应的保障成本。保障成本是用来购买被保险人的身故保险金、
重大疾病保险金或
意外伤害保险金等保险金额的费用,从保单价值(或保单账户)中扣除。这笔费用同样既不予增值,也不予退还。
保障成本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危险保额及风险程度决定,每年调整,每月预扣,每日实收,终身扣除。
由此看出,万能险是要先扣除“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这些费用之后再计息的。这跟银行储蓄的存款即计息本金的增值方式有很大不同,缴费金额≠计息本金。
投保建议万能险较适合高收入人群
保险专家表示,万能保险集投资和保障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中长期理财工具,连续交费约20年左右通常可以达到基本盈利点。但是,在缴费期短、年龄偏大、保额过高等情况下,其盈利平衡点将会向后推迟。
而且,在最初1-5年时间里,保险公司扣除万能险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的比例较高,实际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较少。
案例中,若王宁10年缴费期满,且足额缴费,10年后总保费将达20万元。扣除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进入保单价值(或保单账户)增值的保险费将大打折扣。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宁的保障成本也将逐年递增,一直扣除到其身故为止,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据测算,扣除费用后,缴费10年,王宁的万能险的真正剩余本金不会超过16.98万元。”
因此,短期内,王宁的保单价值月复利不足以冲抵保障成本,导致保单现金价值无法累积长大,由此才会出现保单“缩水”的现象。
“万能险比较适合高收入人群购买,而短期投资者、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和老年人都不适合购买万能险。”保险专家表示,万能险避税功能最强,是唯一一款可终身缴费的保险。但在投资最初的1-5年时间内,实际收益并不能让人满意,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投资者应具备以下条件:有稳定持续的收入;家庭有富余资金且没有其他投资意向;对收益回报有中长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