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省、市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不断出台文件规范银行保险销售行为,但不少市民反映,在银行卖保险人员的误导似乎有增无减。银行保险为何走不出误导怪圈?
业务员:“赠送”意外保障
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昨天到一家银行网点进行暗访,在柜台办理取款业务后,马上有一位佩戴某大型保险公司胸牌的业务员热情地招呼记者:“了解一下我们新推的理财产品吧,年利率7.8%。”
记者接过一张印刷精美的分红保险宣传折页,发现这位保险业务员用签字笔在空白处加了这样的内容:“保本保息,免利息税,红利复利计息,赠送三倍意外保障,2007年利率7.8%。”后面附有业务员的名字和电话。
记者表示不解:“保险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怎么成了赠送?”
业务员:“这个理财产品其实就是高息存款,保障是额外赠送的。”
随后业务员反复强调“存款利息最低7.8%,以后会每年增长”,完全不涉及投保期限、提前退保的损失。
据了解,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和山东省银行业协会日前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保险业务员不能自行印制宣传单,必须使用省级以上保险公司印制的、经过监管部门审核的宣传单,不少业务员为此在这种正规宣传折页上手写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变本加厉误导客户。
市民:一定要“欺骗”吗
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在银行保险销售过程中,能够如实告知投保风险的少之又少。不少业务员甚至完全不提“保险”二字。许多客户反映,在确定选择这种“高息存款”时,业务员才变戏法似的拿出保单,让客户签字。“其实我并非不了解保险,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人寿保险,我对保险的作用是认可的,但是银行保险明目张胆的误导行为让我很反感,他们为什么非要说成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是高息存款?”在一家高校任教的黄女士昨天告诉记者,如果保险业务员能够向客户解释清楚银行保险的特点,尤其是保障作用,其实会有很多市民感兴趣,“现在股市、基金都不敢投资了,保险理财是很好的选择,只不过适合5年以上不需要动用的资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