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理财保障双重功能结合 健康保险成新选购热门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新的时代需要用超前的意识来规划我们的人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我们的财富,从而让我们对生命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对资产配置有合理的规划,对家人的爱护有传承的体现,对长寿风险有提早的安排。

  新的时代需要用超前的意识来规划我们的人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我们的财富,从而让我们对生命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对资产配置有合理的规划,对家人的爱护有传承的体现,对长寿风险有提早的安排。除传统的银行存款、股票、基金、不动产投资等资产配置方法外,近年来,以银行保险产品为代表的新型理财产品,正成为许多居民的又一选择。

  霍太太:怎么银行也卖起保险来了?

  霍先生今年35岁,夫妻俩均是工薪阶层,家庭年收入15万元左右,属于有车有房一族。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理财,积蓄全部存在银行,大约30万元左右。

  上周,霍先生去银行办理转存业务时,银行的客户经理给他做了一个理财规划:除了留下小部分作备用金外,10万元购买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3万元配置偏股型基金;余下10万元趸交购买一款两全险,另外再购买一款10年期交的分红险

  回家后,妻子对这个方案有些疑惑:保险不是由保险公司销售吗,怎么银行也卖起保险来了呢?

  银行保险在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

  其实,银行客户经理给霍先生配置的保险产品是银行保险。

  所谓银行保险,就是指在银行销售的保险。实际上,还包括邮政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并通过这些销售渠道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都统称银行保险。

  “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银行保险是一个舶来品。”光大永明人寿重庆分公司理财规划师称,银行保险于1973年起源于欧洲。2010年,香港、新加坡的银行保险分别占整个保险市场保费收入的31.6%、27.3%。这一年,台湾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占比更是高达88.3%。

  我国的银行保险起步较晚,直到1995年才引入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银行保险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最为重要的业务渠道之一。目前,市场中的银行也几乎全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我国银行保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年3月2日,中国保监会发布《2010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截止至2010年底,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0441.84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2.01%。很多寿险公司通过银行销售的保险占据其保费收入总额的半壁江山。

  银行保险集理财与保障一体

  银行保险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自有其成功的因素。生命人寿重庆分公司理财规划师称,银行保险产品是集投资理财与保障功能于一身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有保证基本收益,分享红利,免征税收等特点,是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风险的主力险种。

  从实务来看,银行保险的产品结构较为简单,突出理财性质。银行保险产品分类较多,按缴费方式分类可分为趸缴型产品和期缴型产品;按收益返还型分类可分为储蓄型保险和年金返还型保险;按产品类型分类可分为分红型产品、万能型产品和投资连接型产品。

  目前,各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多以分红型为主,投资人要充分认识自我需求,综合考虑经济条件、健康状态、现有医疗福利状况、家族健康史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现在,许多保险公司设计的新产品除了分红功能外,还着重加强了保障,附加了防癌保险、双倍意外保障、特定意外保障等。这些产品很适合25岁到50岁人士。有些公司推出的养老产品,就比较适合30岁至55岁各阶段的人购买,既可以作为养老的保障,也可作为对社保的补充。

  银行保险不是银行储蓄

  人们在银行购买保险,难免会拿来与银行储蓄进行比较。那么,银行保险与银行储蓄有哪些区别?

  光大永明人寿重庆分公司的理财规划师认为,市民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着重了解保险功能,不应该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片面的比较,更不能因为是在银行买的,就把保险产品看成是银行储蓄。

  1。从预防风险上看,银行保险和银行储蓄都可以为将来的风险作准备,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用银行储蓄来应付未来的风险,是一种自助的行为,没有把风险转移出去;而银行保险则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实际上是一种互助合作的行为。

  2。从预期收益上看,在银行储蓄中,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它是确定的;而在保险中,你能得到的钱大多却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保险事故是否发生,而且金额可能远远高于你所缴纳的保险费。

  3。从所有权上看,去银行存款,资金所有权不发生转移;而你买保险花的钱就是缴纳保险公司的保险费,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的规定履行其义务。

  总之,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搞清,银行保险的主要作用是理财和保障,而银行储蓄的主要作用是资金的安全及一定的受益。买银行保险与银行储蓄,究竟哪个更划算,只有从自身的经济状况、身体条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实际出发,由自己来考虑和进行抉择。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