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8月,理财产品市场已经到了三季度白热化竞争阶段,各家银行为了拼抢下半年的市场以及揽储业绩,频频发售新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如此众多“数都数不清”的情况下,投资者究竟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呢?
其实,理财产品市场的火爆已经持续了大半年,从普益财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达8.51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发行规模。其中,今年二季度,共有87家商业银行发行5112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4.21万亿元,发行总数较今年一季度增长23%。这意味着今年仅用半年的时间,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
8月以来的发行势头只增不减。记者粗略统计了一家国有银行从7月27日-8月3日发售的理财产品,就有15款之多。这其中,还有一半是系列产品,分为一个月、两个月、183天……不等期限。但是,记者注意到,在发行的这15款产品中,却没有了超短期理财产品的身影,最短期限为29天。其实,这一变化不仅与市场的大环境相关,也与客户的喜好有紧密的联系。“从宏观市场层面看,年内3次加息后,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逐渐减弱,虽然不少机构认为8月以后还会有一次存贷款利率上调,但是负利率暂时难以改变,所以期限长的产品更适合投资;从投资者角度看,不少投资者在多次理财产品运作后逐渐发现,超短期产品运作起来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不如选择1-3个月的产品。”上述国有银行理财师向记者表示。
如此一来,投资者理财意识的逐渐建立,就能更好地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记者咨询多家银行相关理财专家了解到,目前比较适合配置的就是1-3个月的短期产品,虽然收益看似平常,但反而更加稳定、有保证。近日,也有不少读者咨询,手里有些闲钱,配置什么样的理财产品更好?其实,在选择时首先要“心中有数”,自我抗压能力、抗风险能力强不强,手里的钱是长期不用还是短期闲置。同时,也要改变固有的只重收益不重资金投向,需要先了解产品的性质再下手。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6月CPI“破6”不久,多家机构已预测7月CPI将再次“超6”。时下,银行理财产品“跑赢CPI”的广告逐渐成为时髦。不少银行推出了直接挂钩于CPI指数的产品。但是仔细想想,以往银行推出的挂钩产品,类似挂钩于黄金、期货、股票,具有一定的收益,而直接挂钩于CPI不免有些疑惑。所以,在购买这类挂钩型产品前,一定要更加慎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