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阳便直言,中国股市缺乏驱动上涨的制度性红利,波动将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质是代客理财,如果客户没有相关需求,银行也不会擅自投资股市。他透露,虽然光大银行近期推出了打新股的理财产品,但短期内并没有大规模入市计划。
种种顾虑之下,即使监管层屡屡示好,银行似乎也难以真正动心。接受采访的银行人士大都表示,风险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第一考量因素。江苏银行零售业务部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该行基于理财产品保障资金安全考虑,目前暂时未有理财产品投向股市。
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认为,前述两家银行的做法可以说是银行理财产品入市的“萌芽”,但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毕竟针对的仅是小众客户,大众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投资债券和传统信贷,银行当然希望多一种投资渠道,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排除银行未来在组合投资中给予配置,但预计纯粹投资股市的产品不会很多。
“尽管此前出现过15%的高收益率,但仅是昙花一现。”王增武对理财资金大规模入市持谨慎态度,“从长远来看,引入股指期权和金融衍生品相关的结构化理财产品才是未来的发展之道。”
张旭阳则明确表示,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未来仍将遵循两条路线:一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二是基金组合投资类的产品(Funds),选择好的投顾和投资人做组合投资,以期获得相对稳定和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在他的计划中,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直接入市并不在其列。
政策开闸犹抱琵琶
相较银行界人士,券商对这一政策的期待则显得更为迫切。“我们非常关注这一政策动向,如果相关政策真的放开,即使只有1%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入股市,也有上千亿元的资金体量。”谈及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的入市,一位券商机构部管理人士难掩兴奋之情。但让他疑惑的是,这一次会否又是纸上谈兵。
他的疑虑不无道理,早在今年年初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入市便引发热议。2月9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在一次调研中明确表示,要加强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而这一席话在今年“两会”期间更是得以发酵,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表示,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还要统筹研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财资金可能需要设定相应的比例限制和制度限制,要控制好风险。
实际上,今年以来证监会管理层也曾多次呼吁更多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今年5月,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在答投资者问时称,关于引入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进入股市方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关键在于充分揭示风险,并让投资者自行选择判断。在股市持续低迷的当下,监管层最近表态称正在研究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着实激活了券商的兴奋细胞。
银行理财资金与资本市场大规模“结缘”是在2007年。趁着当年的A股大牛市,多家银行推出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然而,2008年股市一泻千里,涉股类的银行理财产品陷入巨额亏损,银行声誉亦受到损害。
在此背景下,银监会于2009年7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除了打新股,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
但与此同时,银监会从未完全禁止针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资金入市。目前,针对银行的高端客户尤其是私人银行的客户,银行可以发行直接进入股票二级市场的理财产品,但这类产品门槛较高,普通客户无法参与。
“如果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直接开户买卖股票,将成为继信托、保险、社保基金之后的又一入市资金。”一位券商人士称,“这对券商来说当然是一大利好,我们希望这一政策可以尽快落地。”(来源:网易财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