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不动产投资新政今年年中落地,但这并没有带来太多惊喜。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7月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提高了险资投资不动产的额度,但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控状态,险企介入房地产市场十分谨慎。在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背景下,险资不会投入太多开拓养老地产和保障房建设领域,未来仍会以自用性不动产投资为主。
保障房投资动力不足
10月,中国太保(601601)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拟募集保险资金100亿元投资于天津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公租房项目,投资期限10年。目前险资参与保障房建设项目屈指可数。
2011年3月中国太保发起设立的“太平洋(601099)-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成为保障房投资第一单,预期收益率约在5%以上。当年5月中国平安(601318)与上海城投控股(600649)推出“平安-城投控股保障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募资不超过30亿元,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而作为保险资金投入保障房建设的最大一单“蓝德计划”,由太保、国寿等7家保险公司发起,预期募集资金290亿元,但据悉在第一批100多亿元募集到位后,后续资金出现“断档”。
险资投资保障房基本都是以债权计划形式来进行,设置了保底收益、浮动利率机制且上不封顶,已知项目收益率约在6%左右。“这样的收益率也只有类似太保这样的大型保险公司才具备议价能力。”中国平安有关人士说。
由于险资作为项目资本金投入,等于给保障房项目投了长期信任票,可以撬动银行贷款用于保障房项目建设,因此有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地方政府很愿意去争取险资参与,但险资对此态度谨慎。“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总体规划来保障建设资金来源,也没有规划保障性住房的退出路径和定价,所以险资参与力度非常小。”上述人士指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