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新开放的工具,各家资管公司的取向亦有明显的差异。一些保险资管公司偏向于利用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来锁定权益类投资的风险,亦有一部分保险资管则更看好信托。
一家成立两年的保险资管公司老总调侃道,用对冲工具来锁定风险“就不用永远被压在2300-2500点之下,然后天天盼望有一天会涨到1万点奇迹的出现”。
事实上,多家保险公司已模拟运行股指期货多年。如人保资产自2007年开始模拟运行股指期货,至今已有5年时间。
信托高收益魅惑
作为新开放的工具之一,保险资金认购信托无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此前泰康人寿曾出资总额9.68亿元认购中信信托的一款产品,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甚至惊动了监管机构。事实上,已有多家保险资管认购了信托,出资额均过亿。
在市场看来,信托的高收益高风险无疑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厌恶不匹配。亦有保险资管人士称,理论上,如果一个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在9~10%,那么一定要先看产品,看融资方的能力。
但信托不太需要看这些,因为信托的风控比较到位,相比于券商基金,信托计划的基础资产做得更扎实,尤其是集合信托,同时抵押率也较高,即便项目方经营能力很差,也可以清算拍卖后用抵押物赔付。相对而言,投资于没有承诺的股票和没有抵押的固定收益产品风险更大。
更是有中小型保险资管负责人直言,“我肯定要做信托,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看信托公司。”
多位受访的保险资管人士认为,虽然信托本身属于高风险投资标的,但目前有不少信托的高收益更多来自政策红利。“现在同一个发行主体,在不同的金融工具间利差的太大了。”
例如,一家公司在体制内筹资,可能信用发债获得资金的成本只有5%左右,但由于体制内筹资会受到各种监管限制,只能去在无限制的体制外,如信托,去拿资金,资金成本可能就会达到10%或更多。
前述资管公司负责人坦言,从法律框架来看,信托是完全连带责任,并且信托结构下,信托财产是隔离的,从风控和增信的角度看,比信用债都好,收益又高。“其实一些信托出现对付问题,并不是兑付不了本金,而是对付不了利息。尤其走到破产程序时,信托往往是最有利的,因为资产是隔离且一一对应的。所以敢买城投债就应该敢买信托。”
另外,很多地方项目的信托还附有“财政优先还款”的条件,例如市政府常务办公会会议纪要和市人大常委会优先还款会议记录等,这些文件信托公司都能拿过来。“这就是我为什么买信托的理由。”该人士续称。
“我目前选择的信托主要有三类:央企担保的、银行隐形兜底的,另一类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城投类信托。我还愿意买一些信托的受益权,就持有中间一段时间。”前述资管公司负责人说。
保险资管公司对于信托的钟情,并非盲目陶醉于高收益。一位对信托非常感兴趣的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保监会对信托公司的资质、治理结构和风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公司内部也会有一系列选择评判的标准,包括该信托公司以前的收益水平和信用记录等等。
前述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强调,“最重要的是,根据项目本身情况来判断,还款资金第一来源,第二来源,包括增信措施等,我们会做深入的评估和尽职调查,不会见了收益就忘了风险。”
“不过,目前市场上风险可控、且产品收益率符合我们要求的信托产品总体不够。”该人士坦言。
类资产池业务探路
信托之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类资产池业务(或叫组合投资计划)已经暗渡陈仓,光大永明资产就是最先吃螃蟹的公司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组合结构性产品,把一些存量的配置资产盘活。”华旸直言,目前寿险的保费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投资新政已经将很多投资渠道放开,可以通过组合投资盘活已配资产,如前些年做的协议存款。
素有“定海神针”之称的协议存款,一直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标的之一。
2011年全年,大额协议存款利率一度维持高位,国有商业银行达到5.6%左右,部分城商行甚至开出7%以上的条件。受2012年6月之后连续两次降息及经济放缓态势延续、企业融资需求有限等影响,大型银行的协存利率一路下行,年底已降至5%以下。而行业内的存量协存收益率从5%-7%以上不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