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一旦陷入理财误区,就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让人眼花缭乱的高收益率到底是怎么回事?想要保本该如何投资基金?购买理财产品时怎样才能避免误买保险?办了免年费的信用卡为什么还要交年费?商报记者邀请专家,针对市民普遍遇到的四大理财误区答疑解惑。
误区一
预期高收益率为什么没实现
最近,李先生购买的一份理财产品到期了。但让他郁闷的是,这份外资银行发行、预期收益率超过16%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算下来实际收益率几乎为零。“这款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和收益率计算方式都很复杂,我根本没搞懂。直到产品到期了,才发现实际收益率太低。不过,比较庆幸,我买的是保本产品。”李先生说。
专家释疑: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资深理财师黄彦分析,弄懂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是如何投资的,就能明白为何收益率几乎为零了。一般来说,外资银行会把一部分资金用作相对保险的投资,以保证本金,剩余资金则购买期权或挂钩黄金、外汇等。例如挂钩伦敦现货黄金,且是区间性结构,即意味着只有伦敦黄金价格始终保持在一定区间内,产品到期收益率才能实现最高,而金价涨跌幅过大都会影响产品收益。外资银行所谓的预期高收益率,一般都是用来吸引眼球的,实现的可能性极低。
理财建议:黄彦表示,投资者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要认真了解产品结构,对挂钩标的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走势要有清晰的判断,同时还要关注销售人员提及的收益率是否在合同中有所体现。非结构性产品如债券类等产品的收益率相对有保障。不过计算时要注意,理财产品公布的是年化收益率,也就是说,半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除以2。此外,理财产品收益是从产品起息日计算的,募集期限内不计算收益。
误区二
定投基金为什么会亏本
去年,25岁的张女士在某商业银行购买了一款定投基金产品。当时,理财师介绍,该款产品仅需每月定投500元,长期投入收益可观。原以为旱涝保收的张女士在去年年底查询时发现,自己一年的投入不但没有赚钱,反而亏了约200元。无奈之下,张女士只好把基金赎回。
专家释疑:黄彦表示,短期内打算取现的市民不适合基金定投,基金定投的收益也不能只看定投前一两年的情况。由于市场波动大,基金在短期内的涨跌很正常。一般来说,投资预期期限在10年以上的,可以购买基金定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