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2010年中,前五个月的销售数据再一次彰显分红险当仁不让的老大地位:在部分保险公司,分红险对保费贡献比例则高达了十之八、九。而隐藏在这奇高的数据背后,则是各保险公司在市场暗涌下的竞争。
2010年第一季度,新华人寿主推的分红新产品“尊享人生”5年期(趸交和5/10/20年缴),1月个险新单保费冲高至17.5亿元,一季度保费达约35亿元。1-2月,“尊享人生”新单占比高达73%。
不仅新华人寿,为反击中国平安寿险2010年一季度“突袭”,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在近期一次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为了与主要竞争对手针锋相对,将主推产产品限定为福禄双喜、福禄尊享、美满一生、金彩明天等4个5-9年期期交产品。
而这其中隐含的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短期缴费、快速返还、高额保障的分红产品业已成为主要寿险公司死磕市场和对手的利器。
纵观市场,几乎所有主流寿险公司热销的两全分红险,如太保的红利发、红福宝,平安的千禧红B,新华的红双喜新C,泰康主打的金满仓;太平人寿的喜盈丰C、盈丰B,以及人保寿的金鼎富贵等,都属于此类定期返还型产品。
分红险之大行其道,原委在于其“完美”的产品设计逻辑:两全保险,又称生死合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间内死亡,或在保险期间届满仍生存时,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均应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寿保险——与此相对应,则是生存保底收益、身故赔付,以及并不确定的红利收益。
正是这三者,构成了两全分红险“完美”逻辑下的真实价值所在。
高额返还真相
分红险诱人之处,其一在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生存金返还方式,以及看上去惊人的返还比例,其直接效果则在于,由于返还频度、口径、比例、金额的差异,让原本并不那么具有吸引力的保底收益,变得楚楚动人起来。
一位精算师称,过去的养老险很多都是要到七、八十岁了才能领取养老金,但中国人一般退休年龄为60岁,60岁之后就是要享受老年生活的开始,近些年保险公司针对市场开发了许多提前领取生存年金的产品,并且在市场竞争下返还频率也随之水涨船高,“两三年返还一次的产品比比皆是。”
与频繁的返还相配合,则是动辄8%、9%甚至更高的返还比例——其中的奥秘则是基数,“比如说,五年缴费的期交产品,每两年返还年缴保费的9%,对应全部所缴保费而言,相当于每年0.9%而已(9%/2/5)。”
而在2010年一季度为新华人寿贡献了35亿、占比七成个险新单保费的新华尊享,其领取方式更为复杂:1.关爱年金:每年按首次交纳的基本责任保费的1%领取至保险终止;2.生存保险金:60周岁前每2年领取基本责任保险金额×9%;3.60周岁后至80周岁每年领取基本责任保险金额×9%。
有趣的是,正是这样一个被外行看来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其在内行人看来一点都不“实惠”,原因在于,虽然它每年都领取首次交纳的基本责任保费的1%领取至保险终止,60周岁前每2年领取基本责任保险金额×9%,感觉关爱年金是每年领取,但其实这1%的基数是首次缴纳的基本责任保费,也就是第一年的保费,而且,“它(尊享人生)把分红险一次性领取的满期生存保险金变成了60周岁后至80周岁每年领取(基本责任保险金额×9%)”。
“说的直白点,就像老头给猴子分橡子,上午给三个橡子,下午给四个橡子,猴子很生气,但老头灵机一动,说那就加一点,上午四个,下午三个,猴子们就欢呼雀跃,欣然同意。”他笑称,“归根到底,就生存金给付水平而言,什么时候给、每次给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看总体给了多少,对应到分红险,就是各种返还方式一共返还的保底收益有多大。”
以太保人寿的红福宝为例:李先生2010年30岁,考虑到孩子教育等家庭理财计划,选择了5年交费的太保公司推出的两全保险“红福宝”(分红型),每年投入5万元。保险期限为10年,李先生的保底收益:1.投保后每两年可分别领取5415元;2.10年后可再一次性领取243675元,外加10年的累积红利。3.10年期间,享有身故、意外身故、交通工具意外身故重重递增的高额保障。
那么,在不计红利的情况下,若李先生40岁时候未身故,十年后可以共获得的保底收益是:每两年领取一次生存保证金,约5415*5=27075;在不计红利的情况下,10年后可一次性领取243675元,也就是27075+243675=270750;
扣除李先生五年共投入的保费250000,保险期间10年,不考虑通胀因素,在不计红利的情况下总回报率为8.3%,年化回报率为0.83%。
按照相同的计算方法,当下各主要寿险公司热销的两全分红险的保底收益率如下:国寿鸿富,年化回报率0.98%;太保红利发,年化回报率1.7%;太保红福宝,年化回报率0.83%;新华红双喜新C;年化回报率0.9%;平安千禧红B款,年化回报率1.11%;人保金鼎富贵,年化回报率为1.3%;泰康金满仓,年化回报率为1%;新华尊享人生,年化回报率0.67%;国寿福禄双喜,年化回报率1.6%;太平喜盈丰C,年化回报率1%。
令人不无惊讶的是,在不计算红利和身故赔付保障的情况下,叱咤市场的新华人寿“尊享人生”,其所给予客户的生存金返还所对应的保底回报恰恰是最低一款。
保障之价
对于尊享人生的意外低收益,一个合理的诠释是,相对同类产品而言,尊享人生保障期限较长,若在保费、保额及保底收益率差不多的情况下,保障期限长的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划算。
而上述产品所涵盖的身故保障恰恰也是上述分红险之区别于其他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之最大卖点所在。
通常而言,这类型两全保险保障方面除了有疾病身故,还涵盖意外身故以及交通意外身故保障,获得的赔付可以是未身故领取的基本保险金的几倍。
对于两全险来说,如果到保险合同终止时,不计红利能领取的保底收益几乎与所交保费无差,对于死亡赔付,单从经济上讲,则是在保险金还未交付完的年限里赔付才划算,而这恰恰是被保险人最不希望发生的情形。
问题是,这类两全保险在保障范围和身故赔偿上是否真的划算?
一个参照系则是非返还的定期寿险。例如国寿祥福定期寿险,就30岁男性而言,每一千元基本保额,只需要每年缴纳26元。也就是说趸交一千元保费就保额就可以达到100,000元,一万元保费便可有一百万的保障,相比两全险动辄上十万的保费,定期寿险用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高额的保障,保障期限通常也比两全险要长。
单纯的意外险也有可以替代的相关产品。例如,中国平安的综合意外保险—金万福E款保险卡,只需要98元,便可以意外身故/残疾/烧烫伤、意外伤害医疗、住院护理津贴、意外误工津贴、家庭财产保险(火险)多种保障共10万元。不仅是疾病死亡赔付,且若发生意外,住院、医疗等也可以得到一定赔付,而两全险通常只有死亡方才赔付。
分红之变
毫无疑问,如果保底的生存金以及保障均不具备致命的吸引力,保险公司要下功夫突出的就是分红险的红利部分。
问题在于,尽管按照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每年派发的红利比例,不得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但在实际操作中,分红并不透明,更不能像投连账户一样可以查看历史收益。
不过,目前保险三巨头的分红险似乎正处于一个好的时代。
保险三巨头年报显示,2009年应付保单红利支出高达636.5亿,同比增加20.7%。其中,国寿2009年保单红利支出达到144.87亿,较去年同期的16.71亿增长767.0%。更值得一提的是,受2007年股市大热之利,中国人寿曾在2008年给出8%的惊人红利。
而在2009年,国寿分红产品红利水平约维持在3.5%-3.6%间(含约2.5%的预定利率,下同)。同年的的平安人寿则给出了约4.5%-5%的高额回报水平。
“分红险的分红,具有不确定性,年景不好的时候理论上也可能无利可派,但通常保险公司通常通过红利特储平滑机制来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红利水平。”国寿一位工作人员称,“所以,就算2010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很糟糕,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而对于被保险人而言,一个有利的信号是,在新的会计准则之下,投连险和万能险非风险保费部分不再计入保费收入,导致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全力转移到分红险市场上来,市场竞争日渐激烈。
2010年5月初,泰康人寿在一款新的分红型年金保险上市之时,宣布针对已有的800多万客户派发超过36亿元的特别红利,超过2008年特别红利总额的一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