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息政策、股市资金分流、互联网金融等多种因素的冲击,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的吸引力大为下降。为应对这种挑战,各大商业银行正在实施较为积极的转型战略推出结构化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面临窘境
趁着端午假期,市民吴先生希望通过银行渠道进行一些稳健性的投资,却发现一年前市场上仍然较为常见的6%以上的预期收益产品,如今收益在6%左右的产品几乎绝迹了。
“通常来说,每年的6月份应该是银行比较‘大方’的时候,因为有‘中考’压力,但今年情况很不明显。”吴先生说。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658只股票型基金2015年前4月平均收益达到46.01%,而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也达34.03%。6月的第二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5.06%,较上期下降1个基点。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仅有64款,市场占比仅为7.19%。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的理财产品变得吸引力下降。比如四大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保本浮动型的预期收益大致在4.5%-6%,而普普通通的互联网金融类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则要高出很多。另外,股市的红火也造成了部分理财资金、存款储蓄的出走,这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创新理财产品亮点多
记者从银率网查询发现,南京市场上目前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产品,是花旗银行推出的为期366天的一款保本型低风险理财。其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22%,投资范围挂钩中国平安股票、中国建设银行股票。
事实上,在股市疯狂的同时,银行业也掀起了一波银行挂钩股市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潮。据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共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605款,其中挂钩股票类结构性理财产品共发行249款,总计发行占比41.16%。
南京银行理财师表示,随着近年来监管层提出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质,实行存款偏离度考核等一系列监管新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受其影响必将萎缩,而结构性理财产品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等将逐渐成为主流。结构性理财产品将在个人投资者资产组合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望成为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
结构性理财产品如何选
南京银行理财师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有着较大差异,普通投资者在购买时,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产品的收益结构。
以挂钩标的为交易所股票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例,其收益结构可以大致分为区间型和非区间型两类。其中非区间型收益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只设置单一障碍价格,到期收益率取决于期末价格是否高于障碍价格。购买此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如果能对挂钩标的在产品运行期间的涨跌有大概判断,就可能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率。当前股市行情走好,建议投资者关注挂钩股价、指数等看涨型结构性理财产品。
区间型收益结构通常涉及两个及以上障碍价格,虽然同样是对挂钩标的在产品运行期间价格涨跌的判断,但由于多个障碍价格的存在以及各价格区间不同的收益率计算公式,使得到期收益率可能等于预期收益率区间中的任何值。
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如果想追求投资的流动性,对收益要求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灵活的特点可能较适合用来配置;如果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且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则可参考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或是信托类产品。(来源:网易财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