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办理存款,偶尔会遭遇存单变保单的局面;想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为财富增值,却莫名其妙变成了买保险,等“签字画押”之后悔之晚矣……
近年来,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在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满足公众保险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理财变保险”“存单变保单”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此情况下,消费者更应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避免掉入陷阱。福建银监局提醒,金融消费者在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时,应注意区分理财、存款及保险等产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当前,银行销售的各类理财和代销的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对于消费者来说,要降低错误购买产品的风险,应做到‘两看、一查、一听’。”福建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一看产品说明、二看关键凭证、三查交易记录、四听电话回访。
该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在银行购买产品时,应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是购买理财、保险产品还是办理储蓄存款;其次,要关注销售人员出具的业务凭证或合同的具体信息;办理业务后,还可查询交易是否成功,核实是否购买了正确的产品。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在保险合同犹豫期内(15个自然日)对客户进行电话回访,消费者若是反悔,可在此期间退保,无资金损失;若超过时间申请退保,消费者可能只能收回保单现金价值,将面临一定资金损失。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要警惕‘健康保障’‘零存整取’‘定投功能’之类的话,它们往往都是销售保险和基金的专用名词。”福建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金福州专刊记者,若是被误导购买银行代销保险产品,消费者可通过保险公司、代销银行、银监局或保监局等监管机构三种途径投诉并提出退保等诉求,同时应提供相关保险合同、产品说明书等材料和银行工作人员误导销售的证据。(来源:中国日报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