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业务员承诺年收益率超过5.8%。三年期满后,市民王先生想取出钱时却发现,6000元的本金只增加了66.24元,这让王先生难以接受。这理财产品咋这么不靠谱?
市民:实际收益与预期差异很大
据介绍,王先生于2008年9月1日,在一家银行鲁东大学分理处花6000元购买了一份泰康放心理财经典版终身寿险。王先生说,当时他一笔6000元的存款刚好到期。想转存三年时,旁边一位泰康人寿的业务员上前,建议他买一份3年的理财产品。
“当时三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是5.4%,业务员说他推荐的这款产品的利率至少是5.8%,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也说好,我就买了。”王先生说,他是首次买理财产品,对保单上的条款和大多数名词并不了解,出于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信任,他没什么犹豫就签了字。
因这份保单在2011年9月1日到期,8月底王先生打了个电话查询收益。按照当初5.8%的利率计算,这次至少能拿7000多元钱。可接线人员却告诉他,除去6000元本金,他只能拿到60多元钱,这让王先生很吃惊。“给我办保单的那个业务员早辞职了,他们说那业务员夸大宣传,还说这笔钱受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缩水了。”
不管对方如何解释,王先生始终难以接受。按照定期存款利率,6000元也有972元的利息,这差得太大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