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迭创新高,但风险太大,以往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风光不再,各类“宝宝”理财收益也节节走低……”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伴随着降息通道的开启,兼具理财和保障功能的理财型保险正在悄然升温。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自宣布降息后,又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将存款保险的赔付上限暂定为50万元,未来储户的银行存款将获得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并不纳入保险。目前普遍预计,央行年内还会有一至两次降息或者数次降准。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滑将是长期趋势,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将维持在4%至6%之间。
专家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在未来人民币贬值、央行降息的预期之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会继续下行。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将不断被打破,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有数据显示,去年各家银行新发行的稳健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逐级下滑,从1月份的最高年化收益率5.74%,11月时已跌至5.02%,一度有破5趋势。与此同时,银行业去年初纷纷推出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日渐下滑。一直把积蓄存放在某宝宝类产品的市民王女士,去年下半年果断把钱转走,“七日年化收益率从最高时的7%以上一路下滑到5%以下,太低了,买的越多反而觉得越亏。”
理财型保险受益降息
“央行降息让银行理财产品风光不再,却为保险产品扩张市场创造了契机。”我省一家寿险公司刘经理分析认为,存款利率的下降,有助于改善一直困扰保单销售的高利率环境。伴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和险企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险企投资收益不断提升,各类理财型保险产品,包括部分分红险和万能险类产品的收益率竞争力也在相应提升。
记者了解到,降息以来,高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扎堆上市,收益率最高可达7%。目前,多家险企网站无一例外地将理财保险产品置于产品推介首页,其中显示的高收益率颇为醒目,也引来不少消费者的热捧。究其原因,业内人士称,以往收益是理财型保险的硬伤,而随着对保险替代性较强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进入下行期,保险在收益率上不再是全无优势,而其另具有的保障功能优势则更加明显。目前正好赶上年初,各险企都在备战“开门红”活动,理财型保险顺应其时打起了“收益牌”,以争抢降息带来的市场红利。
省内保险业有关专家表示,降息有货币宽松的倾向,未来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公众保险产品消费需求会进一步释放,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来源:太原晚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