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中,有一些产品没有固定期限,投资者可随时支取,基本能做到T+0。对资金往来数额较高、并且有频繁转账、额度较大需求的投资人比较合适。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一直占据市场主要地位。今年以来,该类理财产品于与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基本稳定。7月,非保本类产品共发行4308款,占比66%;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供1598款,占比24%;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仅有638款,占比10%。
“非保本”产品很安全
之所以广受投资者青睐,一是相比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来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回报普遍较高。当前市场上保证收益类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以下,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普遍不佳(排除少数结构性理财产品,因为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中,要找到5%以上收益的并不困难。
第二个原因在于,尽管被归入“非保本”的类别,但鲜有令投资者亏损的事件,甚至连预期收益率都是绝大部分达标的。因此,在大家心目中,这仍是目前市场上非常靠谱、安全性有保障的理财产品。
收益更高有诀窍
在解决了安全性的问题后,收益率自然是投资者衡量最多的因素。怎样才能在同样期限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点的收益呢?
第一招是集合资金。我们注意到,一些起购金额较高的理财产品会比同期产品给出更高的收益率。起购金额5万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那么同行同时发行的起购金额30万元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能就有5.3%。因此,与其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的理财产品中,每份5万元投资,还不如集合起来,达到更高一级的认购要求。
第二招是利用身份特质。“新户专属”理财产品、“理财卡用户”专属理财产品……这些专为特定人群发行的理财产品是不是会看得你心里痒痒?可为何自己认购时,这些高收益机会都没有留意呢?
第三招是善用渠道。同时发行的同期限理财产品,一款收益只有4.5%,一款收益有4.6%,差别就在于高收益那款只针对移动用户开放。所以还在等什么,在银行推广移动金融的契机下,早早申请开通网银、手机银行,能占到不少便宜。
第四招是留意夜市理财产品。现在不少银行考虑到上班族白天忙碌,无暇理财,推出只在夜市发行的理财产品,除了时间上配合白领们的需求,收益率上也很诱人。
第五招当然是选1年期的产品。这样做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理财产品换手越多,实际的收益率就会越低。每个产品都会有募集期和资金回笼的过程,这两段时间可以说是收益的“留白期”,不断换手会增加留白期,实际收益自然被拉低很多。而且在一次次的换手过程中,你的投资感受是比较麻烦的、操心的,理财成了你一直要惦记、算计的事情,愉悦感就会降低。要想让预期收益更接近实际收益,同时不必频繁操作,就必须选择1年期产品。
二是目前仍然处于降息周期中,未来何时开启升息模式未知,所以选购较长期的理财产品能避免再次降息对理财产品收益产生的影响,提前锁定1年后的“稳收益”。
细看条款防范收益漏洞
除了掌握高收益窍门外,你还要有一双“慧眼”来识别可能会拉低你收益的合同条款。
近期,不少投资者收到来自银行的理财终止短信,称投资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提前清算,说好的一年期产品缩水了几个月,而罪魁祸首就是股市大幅下跌。
有分析指出,今年二季度有很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入市,如认购其他产品的优先级、对接打新基金等。不想股市下行,对接股市的资金退出后,很难找到能在剩余时间内提供高收益的投向,银行无法完成之前承诺的收益,所以选择提前终止。这样做表面上看投资者的收益率是保住了,可细想一下你就能发现,由于期限缩短,实际收益金额是减少的。所以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还要多留意一下投资去向,看看是否于股市等波动较大的投资有关,以及相关的提前终止条款。
另外,你还要注意产品报出的预期收益率中是否扣除了认购产品所需要支付的相关费率,包括托管费、管理费等,以及到期时间是否为资金最后的到账时间。如果只是产品到期时间,之后仍需要多个工作日才能真正赎回到账,产品的期限就被无形中拉长了,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有理财专家提醒,如果到账时间为工作日非交易时段,比如晚上22点,那么就算钱已收回,要再转投其他产品也要等到次日才能生效,而那些可以在15点前入账的产品,对后续投资的衔接更有利。(来源:搜狐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