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买保险理财当投资?这些“坑爹”套路要小心了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口头承诺保本无效:向你口头承诺保本都是无效的。是否保本要看这个产品的合同里是否有注明。只要是保本,绝大数情况下都会清晰地写在产品说明书中,后续人工添加上去的书面保本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但有可能是为了骗你购买而虚构的。

  保险理财是指通过购买保险防范和避免因疾病或灾难带来的财务困难,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同时可以使资产获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然而在理财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面对尚未完全成熟的保险市场以及略显鱼龙混杂的各式推介,也可能会因缺乏保险知识或必要的警惕性误入陷阱”。本想实现资产增值,却没想到赔个底朝天,抑或是发现所买非所要,生一肚子金融机构的闷气。

  保险理财销售中常见的的陷阱,如何避免陷入保险“雷区”?

  (一)“遭遇假保单”

  “假保单”是保险骗局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通常情况下,假保单的诈骗主体主要为不具备保险专、兼业代理资格的机构或个人非法销售,多以利用职务便利或IT技术对真保单扫描件进行涂改制作或直接发送虚假电子保单。而且近年来随着网络投保的逐渐普及,利用网站进行保险欺诈的行为也出现上升趋势。一些钓鱼网站通过以假乱真的网页克隆以及竞价排名出现在相关同类网站的搜索推荐中,欺骗消费者骗取保费及账户资金,还有部分山寨网站窃取消费者信息用作他途。

  应对策略:目前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出具保单主要有三种:纸质保单、保险卡、电子保单。在收到保单后,投保人应在第一时间仔细查看,确认保单所示条款是否与自己投保前了解的产品条款一致,查看是否有保单号、险种名称、保单生效时间、保险期限、保险金额、被保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等关键内容,看清楚保险公司名称,查看保单印章是否清晰,是否印有该公司的客服电话和保单查询方式,如保单信息不详或对保单真实性存疑,可直接拨打相应保险公司电话进行保单验证。

  网络投保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官方或代理渠道下单。为最大程度降低环节风险,尽量到各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进行购买是最为安全的方式。此外,在投保前,通过浏览器搜索网站的消费者还应注意观察网站的名称、域名、网页展示、网站功能,如有疑问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热线等方式为网站验明“正身”。

  (二)“误导销售夸大保障”

  为了提升业绩,业务员都会推销保险的好处部分销售人员还可能就保险产品收益等情况做额外的口头承诺,或存在对保障额度、保障范围的误导及夸大,一旦引起纠纷,这些“口头承诺”难以核实及兑现,投保者反而会陷入被动状态。比如将保险与银行等理财产品做比较,欺骗消费者说收益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欺骗消费者保费可以随时提取,不损失本金,而一旦购买保险产品后会被套牢,需连续多年缴纳保费,并且保障很低,如果消费者想退保,则往往会损失一大笔本金。

  应对策略:在实际投保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不要将销售人员出示的保险产品广告等宣传资料视为合同。同时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认真比对合同所列明的保险责任、缴费期限、退保损失等内容是否与销售人员的推介及自己的购买意愿相符。此外,保险公司通常会在签收保险合同后的10天犹豫期内回访,如在此期间发现问题或产生疑问可在受到回访时向保险公司咨询或要求退保。

  (三)“存款变保单”“理财产品变保险”?

  银行也不是绝对安全,有时会出现银行理财“飞单”的情况。由于高佣金的诱惑,一些银行业务员铤而走险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并过分夸大收益加以蒙骗,导致投资者上当。因此就算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要留心。将保险混淆成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基金,是保险销售误导的常见手法,也是“存单变保单”的先决条件。部分营销员会在投保人到银行办理存款时,向投保人推荐保险产品,并将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与银行理财产品或定期存款进行简单对比,甚至将保险产品直接解释为“银行理财产品”,或违规自制产品说明书和投资协议,诱导投保人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营销员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不得以抽奖、送实物送保险方式进行误导销售。在银保销售渠道,投连险等复杂品种应当严格限制在理财专属区域内销售。就算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要看清相关理财产品合同条款,看清楚合同方是否有银行参与、是否有银行印章,还要注意鉴别印章的真伪,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明确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等。而且很多老年人是银行营销的目标对象。这些老人通常把积蓄以定期方式存进银行,当到期去银行转存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就劝诱老人购买保险。因此应该多向老年人普及相关知识或者陪伴他们办理相关业务。

  (四)混淆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

  分红型保险产品是人身险中的主打产品,在人身险的总体保费中占有70%以上的比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保险产品,都是兼有保障和投资功能的分红型产品。分红型保险的分红形式分为现金分红(保费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种。前者是比较常见的分红方式,即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每年按投资收益情况,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给投保人,这部分分红投保人既可以自行支取,也可以加到保费中继续投保。保额分红是分红型保险中的另一种分红形式,这种分红不能直接支取现金,而是将投资账户中获得的收益自动转化成新的保费,以增加产品总体的保障额度。目前,部分营销员在销售分红型保险产品时,会混淆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投保人往往在保单生效数年之后,才意识到上当。

  应对策略:在购买保险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明确所购买产品的现金分红形式。另外,分红险保费并非全部“计息”,选分红险产品先看保障费用、管理费用、中间费用。某保险公司负责人透露,以万元保费为例,除去保障费用、管理费用等,首期保费能计入投资账户分红的,也就在2000—3000元。次年开始,这一比例逐步增加,直至后期所缴保费几乎全部计入投资账户。这也是分红险长期持有才有明显收益的原因之一。

  理财产品与一般的假冒伪劣产品不同,它往往被各种金融术语包裹着,使你很难一眼看透产品的本质,甚至到产品出事故了,还不清楚原因所在。同时它们可能是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或你的熟人大力向你推荐的,你可能会想,这些人总不至于骗自己吧?但其实并非如此。

  办理保险理财业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口头承诺保本无效:向你口头承诺保本都是无效的。是否保本要看这个产品的合同里是否有注明。只要是保本,绝大数情况下都会清晰地写在产品说明书中,后续人工添加上去的书面保本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但有可能是为了骗你购买而虚构的。

  银行卖的产品未必绝对安全:不能因为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就相信一定是可靠的或者保本的,也不排除有高风险产品掺杂其中。银行值得信赖,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银行员工都值得信赖有时也会出现银行理财“飞单”的情况,一旦发现银行员工有越权、异于寻常的举动,警惕之心不能没有。

  产品收益率不是越高越好: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切勿盲目轻信销售人员诱惑性的宣传而冲动消费。须知“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一定要仔细研读理财产品的详细说明和风险提示,正确估测风险和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选购合适自己的理财产品。

  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杀熟”是保险销售的惯用伎俩,保险代理人会让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购买保险产品,碍于两者间的关系,投保人一般会在不了解保险产品内容的情况下购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合理利用“后悔期”,可全额退还保费:“消费者应该充分利用保险的‘后悔期’。许多消费者因为不清楚这个情况,由此错过了退保的有利时间。”保险产品都有10天的犹豫期。在此期间,只要对保险合同有任何不满意都可以提出退保,保险公司应当全额退还保费。(来源:界面网)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