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旅游再度成为不少人度假休闲的首选方式,各个景点热闹非凡。然而,保险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大多数游客对旅游保险仍然不够重视,旅游险投保率仍然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购买旅游保险仅占出游者的30%左右,特别是旅游人群中有80%采取了自助游的方式,这部分人基本上处于无保险状态。黄金周让人们旅游热情得以释放,期间流动人次近亿,交通工具、景区人多拥挤,新手驾车出行等因素导致出险几率大大提高。以交通事故为例,北京地区保险公司今年“五一”黄金周5天中接到的车险报案数相当于平时1个月的数量,旅游险的缺位已使这些事故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从而留下诸多遗憾。
与低投保率相对的是旅游险的市场前景,按照每份保险20元计算,仅一个黄金周期间的旅游险市场就接近20亿元,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保险公司显得有些无奈。自从2001年国家规定旅游保险不得强制购买之后,旅游险市场迅速缩小,保险公司将其归结于旅游者保险意识淡漠。不可否认,大多数旅游者确实没有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出游者不知道为何要购买旅游险。
专家认为,在仍然以卖方为主导的保险市场上,旅游险投保率的持续降低责任主要在保险公司,特别是保险公司销售引导能力不强让旅游险缺席。比起储蓄回报型的养老险、分红险,旅游险这种保障型保险更不容易被人接受,旅游险是建立在可能出险的基础上的,不免会让人产生侥幸心理。在旅游险是强制险时,旅游者被动购买,虽然购买了保险,其实他们并没有保险概念。所以,当旅游险转向自由购买时,他们不会自发地想到去买保险。这就需要具备风险识别、规避等专业知识的保险公司引导旅游者认识到旅游存在的风险。
然而,保险公司在需要启蒙的时候采取了消极对待的态度,以往只对旅行社销售,渠道单一,取消强制后,旅游险从团险变为个险,保险公司一下子变得有些无所适从,基本上依赖于个险渠道销售,而营销员因为旅游险提成费用低,缺乏主动拓展业务的积极性。于是,一些保险公司便让这个市场自由发展,基本上处于等客上门的状态,旅游险市场清淡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管从风险保障还是从保险公司发展的角度看,旅游险应该跟上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旅游险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旅游者的保险意识增强后自行购买,毕竟那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保险公司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引导购买,当务之急就是加强销售,除加强旅游险的宣传,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宽销售渠道。
旅游险像航空险一样,条款简单统一,这为多元化销售提供了可能。渠道多样化的目标就是让旅游者随时随地能买到旅游险,保险公司可以继续加强与旅行社联系,为团体旅游者提供保险;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在发车点、售票点设摊推销旅游险;与旅游景点合作销售旅游险。此外,还可以在旅游旺季时到一些企业和小区销售,甚至可以与连锁超市、票务店进行合作,利用其网点分布广的特点销售。
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更为渠道多样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险公司不仅可以进行网上销售、开通电话投保热线,还可以进行手机投保。当旅游者真切地感受到旅游险无处不在的时候,自然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购买的愿望,旅游险市场也会做大。这样,等到旅游季节,旅游险投保率低就不会成为热点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