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情保单起步的个性化之旅
意外保险、旅游保险、养老保险、少儿保险、健康保险……虽说刚起步,但陈林(化名)和朋友去年一起创办的网上保险超市还是能吸引不少网民驻足停留。
和股票、基金、债券、存款一样,保险正作为一种理财方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过去单一的意外险产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数千种新品,从过去难以推托的人情保单,到如今量身定做的专属产品,保险已经走上了个性化之路。
初入寻常百姓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而真正让寻常百姓开始了解保险这一新生事物,是在1992年友邦保险重返上海滩后。
1992年,由友邦保险引进的个人营销体制登陆上海,寿险营销业务员登上了舞台。当年加入友邦,现任友邦上海资深营管处总监的贺秀琳,可以说是上海保险市场的拓荒者之一。
“保险公司是做什么的?”
“没听说过,是不是卖保险箱的。”
“保险是为你提供风险保障的。”
“可我住的地方离单位很近,没有什么风险啊。”
回忆起17年前的客户拜访,贺秀琳至今感慨万千:“很多人不知道保险,也不了解友邦,甚至有客户仅从名称上判断,认为友邦可能和杜邦一样,也是卖油漆的。”客户对保险、对公司的懵然不知,无疑增加了贺秀琳的工作难度。
尽管做陌生拜访,主动和别人约谈,是很难为情的事,但贺秀琳坚信保险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工具,是爱和责任的承载物,唯有通过营销员的不断沟通,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走近这个新生事物。
友邦引入的个人营销体制随后在各国内保险公司得到复制。1994年,平安、国寿都纷纷开始采用这一制度,1996年中宏保险等一批合资寿险公司酝酿而生,越来越多的营销员开始走近百姓,保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舶来词。有更多的人深切意识到,保险具备着其他投资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保障优势,是家庭财务基础的平衡器、稳定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