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雅阁、菱悦撞劳斯莱斯的新闻变得人尽皆知,一位业内朋友续保时因为看了这个新闻直接买了100万的三者险,一般情况下他只买30万的三者险。可见此类奢侈品汽车撞不起的新闻对保险业是利好,如果保险公司炒作此事,把每一次”撞不起“变成社会新闻,更多续保的车主会倾向于多花费200元购买百万级的三者险。听闻这类新闻背后通常是奢侈品汽车拥有者自己修车,但为了避免将来此类新闻带来更多负面影响,车险产业应当尽快升级完善,避免奢侈品汽车遭遇交通事故赔偿难的问题。
前几年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上路的奢侈品汽车并不多,但这两年劳斯莱斯、法拉利、宾利等超豪华车销量持续看涨,这使得路上与其相撞的概率大增。目前车险采取的是有过错赔偿法,也就是说交通事故中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车辆和人身、财产损失,这笔损失主要由三者险承担。在这两个案例中,有过错一方的三者险对于普通车辆的维修是足够的,但对于奢侈品汽车显然是杯水车薪。车险的这种有过错赔偿的规定在偶尔才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是有利于保持社会公平,谁违法谁承担责任可以降低驾驶者违法的概率。但对于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城市车主而言,这种需要界定责任来确定谁赔偿谁的车险反而会降低社会效率。
比如明明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非得交警来判明责任才肯移车。如果按照纽约等城市的自己的保险赔自己车的无过错赔偿法,双方签个字就各自拜拜,这将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的拥堵时间。而且,在交通事故双方车辆维修价格差异巨大的情况下,采用有过错的三者险赔偿机制,反而有违社会的公平正义。毕竟,有过错的一方如果要像杨白劳一样,靠祈求奢侈品汽车拥有者网开一面来摆脱困境,这无论如何都不能看做是和谐社会的正常现象。此外,作为奢侈品汽车拥有者,如果其个人财产在马路上被违反交通法的车辆撞了,受道义和对方经济现实压力又无法得到赔偿,这也不利于私有财产保护。要破解奢侈品汽车的赔偿难题,我认为只有车险业产业升级一条路可走。短期看,如果要避免此类难题再次出现,保险法和交通法应出台补充条例,确认无过错赔偿法适用于奢侈品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这样奢侈品汽车应当靠自身保费的提高或者车损险弥补三者险无法赔偿的那部分。
这两天车险业的另一个新闻是美国副总统拜登14日说:中国已经同意向外资开放汽车保险市场。这条新闻放在奢侈品汽车撞不起的新闻背景下应有不同解读。我们应当看到,美国保险金融产业发达,在车险方面,它的各个保险公司各个州都有自己的保险原则,虽然复杂,但自由竞争使得保险公司要获得暴利并不容易。比如在纽约地区,多数保险公司会执行无过错赔偿机制,无论交通事故责任是谁的,都是自己保险公司修自己的车,双方签字确认发生事故就拍屁股走人,保险公司会搞定一切。但为了避免有人靠伪造事故牟利,个人应承担少量维修费用、事故监控制度也很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奢侈品汽车只要根据车价买了保险,就不存在撞不起的问题。而且美国的车险分为全险、半险和提车险,全险就基本相当于出现事故无论谁的责任,保险会全覆盖,你的车和对方的车、人、财产都赔。半险才只赔对方的车。提车险则是没牌照前的险种。这样的保险机制再加上交通法规的约束,能够在公平的情况下利用保险的作用确保各方利益。
显然,采用无过错赔偿机制并不公平,毕竟没有过错的车主要自己承担维修义务从逻辑上说不通,但每位车主都有可能遇到车祸,如果再采用有过错赔偿机制,界定赔偿责任会耗费大量交警资源。存在强制保险的情况下,在基本上所有车主都会购买美国式全险的情况下,如果再去界定经济赔偿责任,这纯属帮保险公司开脱责任,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玩数字游戏,浪费资源。
目前的车险主要与车价挂钩,无论新手开车还是资深驾驶者开车,保费都一样。无论车辆上路是否频繁,保费也都一样。无论是堵车易剐蹭的北京5环内还是在车都见不到一个的新疆沙漠地区,保费也一样。无论你的持否装备了ESP和导航系统,保费都一样……这种粗放式的车险虽然执行简单,但对购买者而言是不公平的。比如我已婚有可爱的女儿,我要对她们负责,逻辑上我开车会比那些光棍更谨慎。我的车辆有ESP系统,紧急情况下,我的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低。我在新疆沙漠边缘生活,想撞辆车都见不到一辆,凭什么我的保险费用要和北京的车主一样呢?在风险如此不同的情况下,目前的交通法和保险法简单执行几乎同样的保费规定,这怎么可能是公平的。
过去两年开始实施的与车辆的出险概率挂钩的交强险折扣机制只认车,不认人,这也是图简单而不符合逻辑,比如我的那辆富康5年没出险,但今年给了刚拿到驾照的20岁侄子使用,考虑到他开摩托车都出事,开这两老富康出事故的风险大增,但交强险的保费反而降低了。多年来都没出事的我在换辆新车后,交强险反而没有折扣了,这能说是公平的么?
目前国内的车险产业与金融产业一样,都非常幼稚。如果外资车险公司真的用他们的海外经验来经营国内车险产业,如果没有保护机制,国内财险公司很难对抗这些跨国车险公司。如果外资汽车厂商借助这次机会拿下国内合资公司刚刚推进的品牌保险业务、产品延保业务、二手车质保业务……,国内的财险公司有何招架之力?想想这样一个故事,你买了某个品牌的车,经销商告诉你:你可以多花2000元,我们为你的整车核心部件提供8年18万公里的质保。如果你在我们这里购买商业险,只要不出险,我们送你一次免费保养。如果出险了,我们全权负责维修并可提供代步车。如果你买了我们的延保产品,你可以锁定未来几年二手车的价格,你可以完全知道自己的车每年的残值。如果你买了我们这个品牌的第二辆车,我们在保险方面可以给你更大的折扣,无论是延保还是商业险都是如此……在有上述保险服务的情况下,你还会选择便宜的电话车险服务吗?而且,如果你是该品牌的老用户,如果经销商知道你是已婚、正值稳重的中年、上下班在郊区、每年行驶不足1万公里、选择的车辆各种主动保险装备齐全,他们完全可以给你更优惠的保险价格,因为你出险的概率极低。
车险是国内各大财险公司的主要业务,目前日产、丰田、大众等合资公司正与各国内保险公司通过品牌车险业务挤压经销商的独立车险,但服务并没有根本改变,原因就在于保险法和交通法没有提供个性化确定保费的法律空间。这虽然有利于各国有保险公司的盈利和经营安全,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社会资源都是浪费。在有了外资车险后,如果再继续保护保险公司利益,这将导致利益外流。仅仅从避免此类奢侈品汽车撞不起的问题出发,编者认为,也应当尽快推动国内车险业务的产业升级,尽快推进交通事故频发城市的无过错赔偿原则,让奢侈品汽车撞得起,尽快推进保险公司借助客户数据个性化确定风险,这不仅是自主保险产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公平的需要!
独家声明:向日葵保险网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