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小学起,无论是各类少年报刊,还是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时常都有诸如某位小孩身患白血病仍坚持学习的报道,其下文自然是呼吁社会捐款。这类新闻也不时出现在一些以普通市民为收视群体的新闻节目中,家徒四壁的窘境、眉头紧锁的父母,令电视观众揪心,给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心中,投下了一丝对大病来袭的恐惧。
然而,当时也有声音表示,与其号召为单个患儿捐款,不如呼吁建立儿童大病医疗保险与救助体系。然而,这个体系究竟应当由谁来建立,该如何运作等问题却成了一桩悬案。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因其政绩不彰,麻烦不少而不愿接手。
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NGO)和商业保险在少儿医保与救助领域却问题多多:NGO的救助标准低得可怜,商业保险又需要缴纳高额的保费;更令人气愤的是一桩桩丑闻:某儿童白血病NGO资助费被经手人克扣大部、某少儿重疾险被保险公司拒赔。显然,大病救助所需的资金却引人觊觎,与之相关的利益各方上演了一出出罗生门。
归根结底,商业保险和NGO的问题也是政府缺乏监管之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管不管少儿医保,尤其是大病医保和救助,很大程度上成了大病患儿延续生命的红色开关。
那么,如果政府选择介入,又应当如何进行?规范商业保险和NGO是路径之一,但商业保险的规范显然需要全国一盘棋,而在国内缺乏慈善环境的现实背景下,即便对NGO能加以规范,大病患儿得到的救助依然有限。因此,重庆政府选择以高救助标准直接介入,将大病救助与城乡居民医保通盘考虑,同时兼顾低保户和其他困难群体的利益,可谓当前上选。
当然,这个政策并不排斥商业保险与社会爱心的介入,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在明晰保险条款的前提下,购买信誉好的商业保险仍有价值。但市民更希望这个政策发挥比商业保险和NGO更好的效能,因此,我们期待各级政府部门的高效率,更期盼不断加大对此项目的投入,将这项惠民务实的政策执行好,让少儿的生活免于大病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