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当风险来临或不幸发生时,人们才会意识到保险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为什么多数人在进行资产规划时,都将股票、基金、黄金、房地产、外汇等依次罗列开来,却偏偏忽视了为自己及家人购置必要的保障?的确,在多数人的思维逻辑里,通常都是先赚钱再花钱,而从花钱的流向看,一般又都是以购房、购车、子女教育等为优先考虑。眼下,岁末将至,各种奖金与红包纷至沓来,于是不少人自然而然地开始提前打听起“金股”或“金基”,以期提前布局潜伏,可是对于家庭保险规划却被抛至脑后。殊不知,这种毫无“避风伞”的组合规划随时都可能被“疾风骤浪”洗劫一空。
保险规划是理财的必备项目
在某市高中读三年级的徐靖菡,今年刚满18岁,其父于2008年因突发性心脏病猝死。生前,其父为徐靖菡购买了多家保险公司的教育险与意外险,按理说,保险意识应该强于一般人,可是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的他却从来未给自己购置过一份保险。生前,其父常以自己身强体健为由拒绝花冤枉钱给自己买保险,于是闲置的资金便通通购买了股票、基金。然而,世间世事无常,他生前万万未曾想到自己走得如此匆忙,以至于还未来得及为妻女攒下一笔财富,甚至期望中的那几只基金还因行情调整惨遭套牢。倘若当初其为自己购买了相应的健康险,或许当风险发生之时,家人还不至人财两空。
之所以要提及这个活生生的现实,是想再次提醒大家:保险规划是个人理财的一部分,它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这其中主要包括死亡风险、残疾风险、医疗风险、养老风险以及财产风险等等,定量分析保险需求额度,做出适当的财务安排,以避免风险发生时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而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并拥有高品质的生活。那么,对于不同类型的家庭而言,如何做好必要的保险规划与安排,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按年龄段将家庭进行分类并作以详析。
年轻单身一族:以意外险为主养老险为辅
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单身一族来说,由于事业刚刚起步,收入并不是特别高,虽说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较强,但却很容易遭受到意外伤害的侵扰,因此,在有社保的同时,保险专家建议还应该适当地购买一些意外伤害险、健康保险和重大疾病险。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未来的养老问题,及早准备日后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归纳一句话,即以意外险为主、养老险为辅。通常,意外险有人身意外险(针对身故、残疾,一次性给付)和意外医疗险(因意外引起的医疗费用,一般伤害按实际花费报销)。如果在工作环境较为安全、无自驾车,且出差频率也不高的情况下,意外险用一般保险卡就可以满足需求,而且保费也较为便宜。
新婚家庭:备足寿险、健康险和教育金
其次,再来看新婚族或刚有宝宝的家庭。这部分家庭虽说夫妻双方都比较年轻,但随着岁月的流转肩上的责任也会逐步加大,如果家庭有风险发生,无疑对配偶及孩子都是巨大的打击,因此不妨趁着年轻且身体状况尚好,尽早做好保障规划以应不时之需。保险专家建议,对于家庭中的男性而言,在做商业保险规划时,建议主要考虑的保障依次为:保障险(即人身寿险)、健康险;妻子主要考虑的保障依次为:健康险、保障险(即人身寿险)、养老险;倘若有宝宝,则为孩子主要考虑的保障依次为:意外险、健康险和教育金保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夫妻双方正处于准爸妈阶段,为了防范母亲在孕育胎儿期间的风险与宝宝出生后的意外,专家建议可以考虑通过购买母婴重大疾病险来提前作以预防,一旦宝宝出生后出现遗传性疾病和生理缺陷,都可以获得保险赔偿。
中年家庭:同时购买大病险和养老险
应该说,这一年龄段的人压力最大,往往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夹缝之中,因此这一阶段的人群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额就显得尤为关键。一旦不幸遇到了身体危险信号,都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相关赔付,以免对家庭的财务体系造成冲击。此外,这一年龄段无论男女大都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期,无论收入还是储蓄都是相对较为丰厚的,因此不妨再继续补足一下之前养老险方面的不足。总之,人到中年,应同时购买大病险和养老险。
老年家庭:以购买理财型保险为主
事实上,65岁之后任何保险公司都不会再接受承保,并且50岁之后,其投保所要支付的钱也是相当多的。虽说老年人是最需要受保险保障的群体,但是由于这一年龄段人群的身体情况在变差,使得很多保险公司都对老年险种避而不谈,因此在这一阶段能够购买的险种也相应少得可怜。因此,保险专家建议这一阶段还是购买以理财性质为主的保险转向储蓄型的保障方式更为合理。
投保之前需精打细算
在具体保险产品的选择上,一般而言保险金额愈高保险费相应也就愈多,所以得量力而行,投保人在制定保险规划时须根据自身的收入状况确定适当的保险金额。其次,在确定保险期限方面,由于其涉及未来交纳保险费的数量与频率,因此投保人需要大致估量未来的收入与支出,不要盲目行事。其三是在选择保险公司方面,由于保险公司的服务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各种保障,因此投保人应该尽量选择那些经营稳健、服务优良的保险公司。最后,在保障费用方面,建议投保人控制在个人收入的10%-20%左右为宜,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贵的产品不一定适合投保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