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人口政策面临决策,内地赴港婴儿潮或受限
“是男孩,3.25公斤,凌晨5点31分出生的!英文名该叫什么?”近日在一家医院,一名刚当上爸爸的男子大声讲着电话。
他说的是普通话,而且和本地父母不同,他所报出的体重单位不是磅而是公斤。
这是又一个出生在的内地宝宝。
在这家布置得更像是酒店的医院,该男子一边满脸笑容地问着电话那一头,一边将儿子的英文名拼写在一张类似表格的白纸上——M-A-N-S-O-N。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到,每个来自内地的小家庭旁边都有一名中介工作人员贴身服务。除了提供床位预订、申请永久居民身份证服务和安排住宿膳食外,后者还向内地客户销售保险。
当记者佯装内地孕妇出现在医院时,一名中介人员一连塞给记者两张名片,分别提供中介和保险信息。
“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将来。”她说,那位幸福的爸爸很可能正在填写向特区入境事务处提交的永久居民身份申请表。
这只是近年来内地孕妇赴港产子潮的一个缩影。
一些和医学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内地婴儿潮”的影响已经延伸到对于当地福利、人口方面的政策应对。
政策信号已经。
特区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近日表示,最快在本月中公布2012年公私营医院接收内地孕妇的数目。这也被理解是一项“配额制”。
事实上,一些医院已经出现内地孕妇临产时“”诞子的案例。
刚出生婴儿保险闸门能否收紧
内地孕妇涌港生子,可追溯至2001年的一次法庭判决。当时终审法院裁定1997年后在港出生、父母都来自内地的庄丰源胜诉,在港出生的内地婴儿从此可获得永久居民身份。2003年行,赴港产子的大门正式。
此后,特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规范。
疏导的门槛并非没有立起过。
公立医院自2007年2月1日起实施产科服务新措施,以确保本地孕妇得到适切的产科服务,同时有效管理非本地孕妇在公立医院的分娩需求。
医院管理局曾于2009年10月表示,为确保公立医院在当年的产科高峰期预留足够名额给本地孕妇,决定暂停接受非本地孕妇预约至当年底的分娩服务。
特区今年4月宣布,8家公立医院今年暂停接收非本地孕妇的预约分娩服务,并将集中管理所有内地孕妇的预约申请。
当月底,周一岳宣布将推出多项措施应对非本地孕妇来港分娩问题,包括非本地孕妇必须接受医生的检查,并获发证明书证明其怀孕情况正常才可来港分娩。
此外,将杜绝非法安排非本地孕妇来港产子的中介活动。
然而,上述中介告诉记者,他们的生意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只需16800港元便可为内地孕妇安排私立医院床位,并进行2次产前检查。
“我们和医生都很熟。”她边和记者聊边向一旁经过的医生挥挥手。
本月或公布内地孕妇“配额”
内地孕妇到公立医院分娩曾引发准妈妈们的担忧。
2005年实施登记制度,内地孕妇赴港产子前必须先缴纳2万港元的产科服务套餐收费,后来增至近3.9万港元,若没有预先登记将收费4.8万港元。
原本为了纾缓公立医院产科压力的登记制度,却间接为私家医院和中介开辟了新财。除数万港元的预缴费用外,上述医院产科收费介于1.6万~4.4万港元。而一家位于山顶的医院,产科收费套餐介于2.2万~9.2万港元,内地孕妇还需缴纳2万港元的登记费。
“包生宝宝”已经成为很多“半医疗半中介”机构的王牌营销口号。
记者登录一家带有抬头的医疗集团网站发现,其自称是一所在正式注册的赴港生子机构。网站首页明码标价“私立医院分娩套餐”,其中,双人房套餐8万港元起,单人房套餐12万港元起。
上述中介说,到港生子对内地中产阶层来说,费用根本不是问题。
一名在生产的内地孕妇小孙向记者表示,她是到港生第二个孩子,超生罚款费已足够缴纳生产费。
“医疗条件好,福利也好,为孩子买个保票。”来自深圳的小孙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