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学生保险市场结构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传统的商业学生平安保险、社会医疗保障性质的学生医保、商业性的学生补充医疗保险分割目前的学生保险市场。近日,有消息称,武汉市酝酿政府投资为该市百万学生购校方责任险。从某种程度来讲,这表明商业保险的作用日益被重视。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商业保险在这一过程中被冲击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和机遇。
学生保险市场面临三分天下
传统商业学平险是由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投保人购买的学生平安保险。学平险自1985年首先在吉林省推出后,迅速在全国推广。这个保险不仅填补了学生保障的空白,对安定社会和学生家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保监会发文宣布学平险由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转而由未成年学生监护人自愿办理。
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学生补充医疗保险两种保险则主要针对学生的医疗保健。目前,各地都对学生医疗保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2007年开始,吉林省推广中小学、幼儿补充医疗保险,用商业保险来补充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不足。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省份和地区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学平险市场份额在各地都有下降的趋势,而同是商业性的学生医疗补充保险却发展迅速,保费收入和保险覆盖面均呈现提高和扩大的趋势。
与传统的学平险相比,学生医保及学生医补保在价格、保障范围等方面更有优势。据了解,学生医补保保费为15元,学生医保保费为35元,学平险保费为50元,学生医保和学生医补保若组合投保,则覆盖了残疾、身故赔偿、意外伤害医疗、住院医疗、住院津贴等各个方面。受此影响,目前吉林省内仅有50%的中小学校有学生投保学平险。2009年该省学生医疗补充保险同比增加超过95%。
商业人身保险机遇面前有挑战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高万东说,从短时间来看,学生保险市场结构调整对保险行业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我国学生的人身风险保障主要依靠学生平安保险的格局将被打破。
高万东认为,这种影响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就量的方面而言,商业性学生保险市场的蛋糕变小了。在保险需求既定的条件下,社会保障分走了多少,商业保险就消减多少。从质的方面看,这种变化会导致商业性学生保险业务质量的降低。“学生保险一般具有短期性质,更适合大数法则的运用,因此对于投保基数的要求较高。结构调整过程导致投保基数减小,会影响费率的厘定和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同时导致更多的逆选择现象发生。”高万东说,“学平险由团险改为个险,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保险的赔付率一般在60%-80%,根据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如此高的赔付率是很难再经受冲击的。
在挑战面前也有专家认为,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生群体,全国有4亿多少年儿童,如果每人每年按40元计算,全国一年的学生保险保费规模就可达160亿元。而我国学生保险承保率仅在50%左右徘徊,其潜力是巨大的。我国目前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保险深度落后于国内其他相关行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渐变化,我国的学生保险市场还是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待全方位市场开发打破学生保险单调状态
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一些商业保险机构已经有意识地加强产品深度开发。高万东说,过去开展学生保险业务主要是保险公司与学校签订保险合同,用一张保单保一个班,甚至整个学校学生的意外风险。以前的经营思路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无法适应这种调整的需要,甚至无法生存。
有专家认为,学生保险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人身保险市场的重要特征,例如被保险人的年龄特征、保险风险的特殊性、身体状况的特殊性等。抓住这些特点,展开深度开发,学生保险市场一定能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顺应变化,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目前学生保险市场险种单调,保险责任比较狭窄。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产生高额的赔偿费用,校方压力大增。目前,北京、杭州等地已开始实行校方责任险。高万东说,可以通过校方责任险等险种来打破目前学生市场险种单调的局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宿舍财产保险等类似险种打通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边界,开展全方位的市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