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十二五”开局之年,站上发展新起点,江淮大地敲响全面转型的奋进鼓点,兴皖富民的和谐蓝图正徐徐展开。
今年1—2月份,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在增势强劲、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性轨道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最近3个月连续超过200亿元。良好的开局,展现了江淮儿女砥砺前行、共创兴皖富民大业的激扬态势。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推动转型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为兴皖富民提供强劲动力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奋力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合肥打造3个2000亿元级产业和3个千亿元级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支撑该市实现6000亿元生产总值的目标,加快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步伐。皖北农业大市阜阳则发起了新一轮工业化冲刺,启动第二个 “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铜陵、马鞍山、芜湖三市今年将力争城镇化率突破70%,安庆以政务中心、商务中心、体育中心、金融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皖西南中心城市。
3月上旬,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被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回首“十一五”,全省工业化率由“十五”末落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一举反超全国3.5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5%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每年有超过100万人由农村进入城镇,驱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展望“十二五”,全省工业化、城镇化率将双双突破50%,“双轮驱动”的边际效应将持续扩大,有力推动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互动融合。
5年内,全省工业增加值将翻一番以上,力争到2015年超过1.2万亿元,与2010年末全省经济总量规模相当。与此同时,全省培育2个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支柱产业、10个超过1000亿元的重要产业,完成2万亿元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此举将推动工业经济创造新增财富的能力不断提升,工业增加值率超过30%,全员劳动生产率将由2010年末的20万元/人左右增加到43万元/人,为劳动者收入快速提升夯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走出一条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的更具包容性的城镇化之路。在壮大合肥、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中心城市的同时,努力建成24个人口超过20万的中小城市,培育6个左右人口超过10万的镇级市,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进程将带来巨大的投资与消费增长空间,创业机会与就业渠道将同步拓展,新增城镇就业人口将超过300万人,较“十一五”增加50万人左右,从而驱动“兴皖”与“富民”的同频共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