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拟用“市民卡”整合社保卡功能,作为江苏省试点的一项惠民便民和体现城市形象、政府服务水平的重大工程,苏州“市民卡”项目建设方案已经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目前正在加紧进行调研,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正按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做好“市民卡”发放的前期工作。
近年来,苏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各类信息化卡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功能广泛的信息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市区由各政府部门发行的信息卡约7种,发行总量约550万张。但这些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单位管理,卡功能单一,难以进行高层次信息整合。对此,今年“两会”期间,苏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希望加快“市民卡”建设。
苏州市政府决定启动“城市一卡通”工程,并于今年初发文规范各类信息化卡发放,要求对全市信息化卡发放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同时梳理整合已发放的各类信息化卡。有关部门人士介绍,苏州市有关部门此前已对一些已实施“一卡通”工程的先进城市进行了调研,从兄弟城市发行、运作经验来看,苏州市发行“市民卡”无论政策上、技术上、运营管理上均已成熟。
“市民卡”是政府为全体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公共事务管理的信息化载体,是集市民个人身份识别、电子凭证、电子支付、信息采集、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卡。苏州市人社局有关人士透露,“社会保障·市民卡”将全国统一标准,参保人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保信息将统一在这张卡内,通过记录、跟踪参保人员准确完整的标准数据,真正实现社保服务“记录一生、服务一生、跟踪一生”。
据介绍,现在的社保卡均为各省、市自制,卡的颜色、卡号位数都不相同。比如苏州市区统筹范围社保卡是8位数编号,到省内其他地级市、出省都不能通用。据了解,目前个人的参保信息,只能通过所在统筹区的社保经办机构查询,哪怕是上一级机构都无法看到。
由于信息平台不够统一,各统筹区域的相关标准不一致,给社保转移接续带来不小障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苏州市已经开出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缴费凭证13649张,实现转移7222人。但由于医疗保险结付即时性强,统筹层次较低,各地区标准差异大,目前跨省转移进展比较缓慢。
有关人士表示,社保卡实现统一,最大的好处就是信息的互联共享,包括参保者的年龄、缴费金额、养老金、参保年限等核心业务数据都将纳入,这样参保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的跨地区就业、社保接续转移就变得便利。
目前,苏州市区统筹范围内的社保卡,附有IC芯片和磁条,芯片部分主要用于医疗费用的结算,磁条部分具有银行卡的存取功能。从这个角度看,苏州社保卡早已实现一卡多用的功能。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参保居民、职工拥有社保卡约570万张,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都拥有了社保卡,但目前各个统筹区社保卡委托的银行不尽相同,在具体使用中也碰到不能通用的难题,比如去医院挂号,就得在医保卡所属区域相对应的窗口办理。
相关人士表示,卡片只是一种载体,关键是信息系统的运用和后期操作管理,只有信息系统构建完善才能真正实现统一。从目前情况看,年内实现卡片统一有难度,争取“十二五”期间完成,真正实现社保服务“记录一生、服务一生、跟踪一生”。
根据统一部署,在加载金融功能之后,苏州“社会保障·市民卡”将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的金融应用为人民币借记应用,暂不支持贷记功能。
据悉,“十二五”期间,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预期将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今年将完成增发9000万张社会保障卡的任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