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上海市将逐步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待遇”,推动户籍管理向居住地服务管理转变。即本市户籍人员在实际居住地登记后方能享有义务教育、就业就医等待遇,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待遇”,消除长期存在的“人户分离”信息不准、不实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网民热议。
有的网民认为这样的新政可以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回归,也有助于实现公共资源的分配公平。还有网民认为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平等的公共福利制度,将福利上的差距缩小到无须借助户籍即可共享,真正实现人人平等,上海的此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建议拿出时间表,并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
可以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回归。有网民说,上海市将逐步推动福利待遇与户籍分离的改革表明,消除户口附加值上的差距,把每一个人都纳入权利平等保障的视野,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回归,这种做法是户籍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还有网民说,这对于合理优化幼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与人口数量、结构相契合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应建立时间表,并定期对改革做出成效评估。有网民说,逐步改进总比驻足不前要好,上海这种做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今后的改革中可以逐步推广,不仅限于上海本市户口,外地户口也应一视同仁。也有网民说,决策者只有思路和打算,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一边是条件苛刻的“居改户”,一边让“人户分离”人员办理居住登记,说服力不强,“人户分离”人员没有内在驱动力,这项改革推动起来就困难重重。上海市决策者应拿出诚意,让外来人员感受到政府确实是在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前提下,发力于户籍制度改革,将居住证与社会活动的关联性具体化,告诉外来人员办了居住证至少可以享有什么样的待遇,让外来人员吃下颗“定心丸”,这样有了各方理解与支持,改革就充足了电源,开足了马力。
特权必须打破,应该全国一盘棋。有网民说,城市户籍特权要打破,但市民已享受到的福利无须剥夺。也就是说,户籍改革不是要把现有的“市民待遇”降格为“农民待遇”,而应是将目前的“农民待遇”尽快提升为“市民待遇”。这既能体现出最大的制度正义和社会公平,也能最大限度降低原有的户籍利益享有者对改革的反感和阻挠,便于户籍改革稳定推行。还有网民说,制度的公正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与其把福利内容从户籍上剥离实现户口一元化,远不如建立和健全平等的公共福利制度,逐渐将福利上的差距缩小到无须借助户籍即可共享,最终水到渠成。
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跟进。有网民说,户籍改革突破口在社保一体化。我们正在进行的不仅是户籍改革,而是一场社会福利改革。换句话说,户籍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快社会福利改革。一旦“社保一体化”步入轨道,户籍改革的压力便将大为缓解。还有网民说,取消户籍政策,实行全国身份证制度、居住地登记制度和全国统一社保制度,是实现人人平等的基础。有网民说,福利剥离户籍”只是一种宏观上的“导向”,要想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跟进。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利用制度的力量推进“城市人”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