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布了公租房细则,外地人正式纳入可申请范围。通知规定,非京籍人士来京连续稳定工作满一年,能提供暂住证明、公积金证明或社保证明,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无房即可申请公租房。对于非京籍申请者的收入条件并无限制。
公租房向外来人员开放,北京市这一国内首创做法,必然有助于建立或强化众多于外来打拼人员对京城的融入及归属感,此务实关爱举措也必将给更多于各个城市辗转奔波的打工者,带来前行力量与奋进希望。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人逐渐摆脱户籍身份限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成为常态,农民进城成为时代潮流。和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发达城市一样,北京外来人口比例也相当高,据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目前北京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5.9%。众多外来人口为北京等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囿于户籍藩篱,他们并不能像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到多重社会保障。尤其是“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的人员”,长久切身感受到外地人与北京本地人在社会待遇方面的诸多差距,一方面难以激起“这里不是我的故乡,却是我的主场”之归属共鸣,另一方面,亦会加剧外地人与京城本地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虽然同处一个城市,但由于户籍内外有别导致社会保障的天壤之别,无疑会强化社会分层与这方面的心理认知。如果这种体系长期不被打破,必然使社会分层日益固化,不仅使外地人于城市里心灵无所皈依,而且会加剧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心理裂痕。北京公租房首向外来人员开放,具有破冰意义,它将对消弭社会裂痕、促进社会和谐与各阶层人员融合发挥积极作用。
还有一个亮点是,北京这次公租房向外来人员开放并无收入标准限制——相比本地人,外地人在京城付出生活成本要高许多,而且他们一般都是家中顶梁柱,他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并非用于个人消费,而用于改善家庭家人生活条件,所以即使收入稍高,生活质量与同等收入水平的京城人也无法相比——这是北京体恤众多外来人员的善举,必将使更多外来人员受益。希望北京市在公租房惠及外来人员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让外来人员早日享受庇护。
外来人员像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到城市的多重保障,还任重道远,但北京毕竟已在公租房提供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期待北京市继续领风气之先,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继续给外来人员提供越来越多的保障;也期待更多城市向北京学习,实施惠及外来人员的保障政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