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医保患者次均药费用降三成
在昨天(7月30日)卫生部召开的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医保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下降约30%。在部分医院实施的付费制度改革,也使住院例均费用减少了1384元,下降8.3%。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至今已三周,总药占比从56.46%降至46.73%,取消药品加成、大处方减少是主要原因。医保患者每人次医药费用从449.97元降至381.51元,减少68.46元,下降了15.21%;次均药品费用从344.42元降至241.02元,减少103.4元,下降了30.02%。如按本市三级医院诊疗量为5554万人次,医保患者占50%以上计算,全市全面推开改革后,每年可节省医药支出超过19亿元。
实施医事服务费可为医院带来1.5亿元的年收益,去年医院靠药品加成收入为1.26亿元,两者基本持平,达到了平移的目的。由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下降68.46元,医保部门又与医院签订了总额预付协议,按友谊医院门诊医保患者每年165万人次计算,医院一年可从中多收益7907万元利润。因此,改革后医院的利润实际上是增加了。
不过,试点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尽管有人力社保部的支持,市人力社保局向各省报告了北京医改的报销政策,但外地患者医事服务费纳入当地报销还是有政策障碍。另外,取消药品加成切断了医院与药品间的利益关系,医生与药商间的利益关系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今年,医管局将选择部分药品在22家市属医院进行集中采购,进一步压缩“灰色地带”。
2010年7月,北京市进行了总额预付和按疾病相关组付费制度改革。其中,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同仁医院是总额预付制度改革的试点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北医三院和人民医院是按疾病相关组付费制度改革的试点医院。从今年1至5月份情况来看,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可比价格减少15.1元,下降了3.5%,次均药费减少1.3元,下降0.5%;住院例均费用减少1384元,下降8.3%。6家按疾病相关组付费制度试点医院中,有4家医院的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友谊医院下降了1204元。北医三院、宣武医院略有上升,但也低于全市三级医院的上升水平。
另外,卫生部昨天发布《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明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采取“5+3”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要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其中,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时间27个月,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内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基层实践培训6个月,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将穿插进行,强化培训对象的临床能力和基层实践训练。(记者汪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