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滨海新区小王庄镇的村民李向前既忙碌又兴奋。因为通过村里的劳动保障工作站,他在离家不远的耀辉玻璃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操作工的工作,以后不仅每月能领到近2000元的固定工资,还享受着企业给上的“三险”,这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来说,非常难得。
农民变身“工人”,仅仅是滨海新区努力改善民生,确保城乡就业的一个缩影。新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大力促进就业,提高职工收入,健全社保体系,完善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机制,成为新区以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着力点。
四年来,新区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越发完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社会保障范围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四年新增就业38.7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滨海新区一直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最根本的任务,按照“大就业”的思路,通过依托项目拉动就业、制定政策扶持就业、挖掘公益岗位、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设立社区村镇劳动保障工作站、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系列活动,实现了就业规模的有效增长。自第一次党代会到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3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3%。
今年9月,一场专门为残疾人开办的专场招聘会在大港长途汽车客运站举办。现场有50多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了包括收银员、电脑技术专员、广告设计、保洁员、操作工等170多个就业岗位。
残疾人家属王大妈告诉记者:“我儿子因为天生耳聋一直待业在家,平时找工作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收,没想到政府能够举办专门为残疾人办的招聘会,一个上午的时间,竟然有两家企业愿意接收我的儿子,以后他能挣工资了,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就有了奔头。”王大妈说:“虽然在普通的招聘会中,也常常会有为残疾人提供职位的企业,但是相对而言,残疾人在那样的招聘会想要找到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新区劳动局就业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针对新区困难群众的就业帮扶模式很多,此次的专场招聘会是专门针对肢体残疾和聋哑人的,未来还会发掘更多的就业资源和岗位,让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中来。”在滨海新区,像这种专场招聘会还有很多,例如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妇女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职业院校专场招聘会。四年来,通过细化服务对象,搭建专项就业服务平台,新区将促进就业的触角伸到各个区域,有效促进了各类人群的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综合型、大学生专场招聘会582场,累计进场单位4.6万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9.3万个次。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就业持续增长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布局,滨海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大大加快,劳动力就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是新区大项目、好项目多也正是提供就业的好机会,为此新区确立了紧跟大项目,提供“保姆式”就业服务的思路。2011年,新区制定并下发了《滨海新区新增就业与重大建设项目对接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实现供求信息、职业培训、就业扶持政策的三对接。此外,新区还为项目对接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先后制定了企业招用人员稳定就业补贴政策,培训补贴政策,建立订单式培训奖励等政策,有力完善了新区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渠道畅通后,为了实现供给双方的互通,滨海新区每年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月活动、“十百千万”系列活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兑现补贴政策。几年来,新区累计建立青年见习基地591个,吸纳3.1万余名高校毕业生见习。大项目对接293个,提供就业机会5.4万个。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